中国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在过去十年完成了由小变大的过程,其中以标志制造业水平的机床行业发展最为夺目。世界机床行业排名第一的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多年来机床盈利仅1%,由大到强将是中国机床业下一个阶段更加艰难的路。 中国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在过去十年完成了由小变大的过程,其中以标志制造业水平的机床行业发展最为夺目。世界机床行业排名第一的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多年来机床盈利仅1%,由大到强将是中国机床业下一个阶段更加艰难的路。他透露,沈阳机床已申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将在年内推出类似“存话费送手机”的全新商业模式,应对新挑战。关锡友直言,期待国家放宽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 “这次我们去参加德国汉诺威机床展的机床在回国时又被德国海关叫停了,德国人觉得我们的参展机床是去‘镀金’了!”显然,这又触动了关锡友敏感的神经,“其实这我都预料到了。参加展会时,对于我们的机床达到的如此精度,这些德国专家全是怀疑的眼光......”尽管已是世界第一大机床制造商,尽管其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i5智能运动控制系已达世界精度最高,沈阳机床“由大变强”的振兴之路也并非坦途。 新商业模式或成全球首创 如此遭遇,也说明了一部分中国制造业企业在世界竞争中的普遍境遇:“大而不强”的标签如影随形。面对时刻升级的用户、同质化日益加深的国际竞争以及亟待转变的行业盈利模式,身为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理事长的关锡友深知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向国际化、世界级的振兴之路还很长,“以机床行业为例,多年来机床企业的盈利都在1%,传统方式已不能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关锡友果断决定在2012年问鼎世界机床销售收入榜首之后,构建起了以金融功能、核心技术、营销网络组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机床使用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开启了由制造商转向服务商的新商业模式。“今年内还将推出新商业模式,或许成为全球首家。” 智能机床五个月订单千台 创新,是做惯了增量的机床行业中的“高难度动作”。关锡友坦言,“我们的创新遭遇了基础性的金融阻碍”,而“‘金融工具’是卡特彼勒、西门子等这些国际知名公司发展成为跨国集团的重要工具,能够为制造业企业创造新的盈利模式。”关锡友表示,从2012年开始,沈阳机床就向中国银监会递交了成立金融租赁公司的申请,如获批准,将率先组建起以工业企业发起成立的金融公司。关锡友期待,社会各界不应再以传统的投入产出观念来衡量制造企业的创新研发,“重大的技术创新一生甚至只能有一次”,企业已经步入完全自主创新的创造阶段。 对于关锡友而言,“一生只有一次”的重大技术创新无疑就是经过五年投入11.5亿元(人民币,下同)、于2012年成功研发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i5智能运动控制系统。今年3月,沈阳机床又在“第八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推出了全球首发的智能机床。在普通机床销售量持续下滑的当下,新产品推出不到5个月,订单已近千台。 优尼斯服务半年收入20亿 技术突破成为转型的坚实根基后,沈阳机床对终端客户进行全生命周期服务--沈阳机床的另一转型举措、全球首创的优尼斯服务,自去年6月成立以来,半年就实现收入近20亿元,并拥有了33家4S店,发展了200多家U渠道,这成为其超越国际机床巨头的杀手。 “现在我们正面临世界发展史与中国崛起交汇的历史性机遇,抓住这一机遇就可以实现从装备制造业的第三阵营向第一阵营的一步跨越,否则还要至少40年!”他分析,从上世纪40年代的英国到60年代的美国,再到80年代的德国和日本,都诞生了一批强大的本土机床制造企业,“特别是德国的德马吉和日本马扎克,他们先后在世界机床老大的位置上坐了10年之久。到了21世纪,这种趋势转移到了中国。” 关锡友认为,抓住机遇的关键一点还在于社会各界对装备制造业“脊梁地位”的共同认知,“要实现‘中国装备享誉世界’,应该有一个地区或者一个企业先‘冲出来’,就像一个家庭的‘老大’,带动整个家族的繁荣。”如英国的伯明翰、德国的斯图加特、日本的名古屋、美国的辛辛那提。关锡友自信,作为率先冲击世界强手格局的中国机床企业,沈阳机床将助力辽宁振兴、继续以创新驱动力挺大国“脊梁”。 文章链接:中国机床商务网 http://www.jc35.com/news/detail/34245.html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泵阀网”的所有资讯,版权均属中国泵阀网所有,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泵阀网,http://www.zgbfw.com。违者必追。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