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和招商引资压力太大,感觉有点刹不住车,整个人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西部地区的一个地级市副市长说。在抽空“接见”《经济参考报》记者时,他正为招商引资的事忙得焦头烂额。“有时候为了守住底线,免不了跟老外拍桌子。”武汉市东湖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张甫东说,可是总拍桌子,招商指标上不去,考核掉链子怎么办?有时候感觉,跟外资之间就是一种对赌双赢的关系。(中国财经报)
招商引资是一项经济工作,作为政府应该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从“划桨”到“掌舵”的角色转变。在以“指标”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下,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提出过高外资指标和要求,导致基层招商部门在具体操作中为了完成指标放弃原则,甚至跨越政策底线。
目前招商引资工作中多少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一是投入多而产出少。无节制、无底线的所谓“政策优惠”。为了吸引投资,各地竞相出台优惠政策,除土地价格向外资大力倾斜和减免配套费外,还无视国家政策,搞“四免四减”、“五免五减”等土政策,造成严重的财政收入和税收的流失;二是承诺多而兑现少。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抢外资、争项目,不断在土地、税收政策方面越权开口子,诸如“零地价”、免交征用土地的一切税费、延长所得税的减免期等,条件之优惠的确令外商心动。而到项目落地或开工投产时,才发现由于这些承诺违反了土地法、税法等法律法规而兑现不了。有的地方还出台了招商引资中介奖励制度,按项目到位资金的一定比例给予中介人重奖,结果往往因为中介人难以界定或者奖励资金无法落实而成了一句空话,政府奖励政策也因此成了一纸空文。三是签约多而履约少。各地政府往往在举办大型招商会和项目签约仪式时硬性攀比,盲目仿效,规模越搞越大,场面越来越隆重,而且不顾经济形势,要求项目数量和投资金额必须比上年有所增长。在层层分解指标的高压下,各相关部门及下级政府为了迎合上级贪大求多的心理,不得不对签约项目进行巧妙包装,使之符合领导的要求,甚至无中生有以完成指标。如此一来,签约时项目数量众多、金额可观,而在事后跟踪盘点时却发现真正履约落实的少得可怜。殊不知这一做法极易助长政府弄虚作假的浮夸作风,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各地政府应该正确界定政府职能,实现角色转换;加强法治建设,开展依法招商;发挥市场主导,开展竞争招商;科学民主决策,推行责任管理;确保在执行政策中守住原则、不触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