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信息网统计,今年1-4月,我国进口工业机器人2.7万台,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8.4%;价值27.4亿元人民币,增长8.9%;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台10.2万元,下跌8.1%。
一、今年1-4月我国工业机器人进口的主要特点
(一)去年12月月度进口量骤增,今年以来月度进口量相对稳定。2014年以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多数月份进口量在1万台以下,到12月进口量骤增至4.1万台,创下近期峰值。进入2015年,月度进口规模相对稳定,再次恢复到1万台以下震荡,4月份当月进口7435台,同比增加21.2%,环比减少13.7%(下图)。
(二)一般贸易进口占7成以上,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方式进口激增。1-4月,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工业机器人2万台,减少5.1%,占同期我国工业机器人进口总量的(下同)75.2%;同期,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方式进口5927台,激增7倍,占22.2%。
(三)外商投资企业主导进口,民营企业进口激增。1-4月,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工业机器人1.9万台,减少3.2%,占71.5%;同期,民营企业进口7027台,激增2倍,占26.3%;此外,国有企业进口605台,增加26.6%。
(四)主要自日本进口。1-4月,我国自日本进口工业机器人2.3万台,增加20.3%,占84.5%;同期,自欧盟和韩国分别进口2128台、1040台,分别增加14.5%和28.1%,分别占8%、3.9%。
(五)上海和北京为主要进口省市。1-4月,上海进口工业机器人9915台,增加11.3%,占37.1%;同期,北京进口8518台,激增6倍,占31.8%;此外,广东进口2367台,增加7.8%;江苏进口2200台,减少69.4%。
(六)多功能工业机器人是主要进口品种,搬运机器人进口激增。1-4月,我国进口多功能工业机器人1.6万台,减少19.7%,占61.6%,进口均价为每台9.5万元,上涨22.9%;同期,进口搬运机器人8787台,激增13.4倍,占32.8%,进口均价为每台4.9万元,下跌90.2%。
二、近期我国工业机器人进口量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1、工业4.0背景下政府的大力推动。例如浙江“555”机器换人计划强势推进,同时各级区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余杭区关于推进“机器换人”加快企业现代化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对当年购置(或租赁)生产性设备(不包括办公设备)、技术转让、购买****等合计投资额在200万元(单台设备投资额50万元,单纯“机器换人”投资额2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补助。
2、随着国内制造业综合成本的持续快速上升,劳动力成本高、劳动力数量短缺使得国内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快速增长。数据显示,原来东部沿海净流入人口,从2010年开始出现净流出,今年出现更大规模的用工荒。
3、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经济已经不符合现代发展需求,东部沿海主要发达城市可利用土地不断减少,濒临枯竭,而衡量一个企业的每亩土地输出产值已成为一个硬性指标,落后产能的淘汰成为现阶段企业转型的重中之重。由此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成为企业选择转型的首要考虑方向。市场上一台日本品牌的点焊机器人价格在20 万左右,加上焊枪等配件价格在30万左右,与聘请一名薪资10万元的焊接技术工相比,看似没有多大价值,其实不然。一个机器人寿命可长达10-15 年,理论投资回收期只在3年左右,机器人可全天24小时工作,而且可以提高潜在企业市场竞争价值,由此一般一台机器人的投资回报期为1年半。
三、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
1、高端零部件贸易壁垒,零部件采购成本高昂。由于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起步较晚,成本、性能、品牌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国产单体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占总成本的 70-80%,采购价远远高于国外同行,不具备显著成本优势。因此,解决零部件国产化问题是本土品牌突破重围的必由之路,尤其对于突破价格敏度更高的经济型机器人用户意义重大;
2、技术差距最大的是高精度减速机和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全球市场约75%的高精度减速机由日本Nabtesco(RV 减速机)和Harmonic Drive(谐波减速机)垄断,而RV 减速机国内尚未有成熟产品,谐波减速机国内虽然有苏州绿的、中技克美等厂家生产,但在输入转速、传动精度等方面仍与进口产品有较大差距。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也基本被安川、ABB 等日本和欧美品牌垄断,汇川、埃斯顿等国内运动控制厂商尚处于小批量试用阶段;
3、企业采购机器人使用于实际生产,系统的稳定性是第一要义,企业不允许国内生产厂商去不断试错提高;
4、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纷纷加大了在中国的布局。数据统计,日本FANUC、日本安川、德国KUKA和瑞士ABB等四大行业巨头在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份额达到 52%,而相比国内近500家机器人制造商仅占市场份额的7%,外资品牌在我国机器人市场中已占有绝对主导地位。
5、资金投入过高,中小企业望而却步。机器人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项目,以一台普通轻量型机器人为例,本体约15万元人民币,加上集成费用初始成本均价在25万元左右,成批量的组成工业机器人生产线更需大量的资金投入。
6、技术储备人才不足,虽然国家早在2010年就倡导“机器换人”,但是由于大学教育的缺失,职业教育发展缓慢,专业操作人员,设备维护人员缺失,企业人才培养压力大,见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