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与电机产业是温岭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历经30年发展,已荣获“中国泵业名城”、“中国小型空压机之都”之称,并形成了温岭泵与电机突出的产业优势。其中,也存在着劣势。小编结合相关资料具体分析温岭泵与电机产业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定能为温岭泵与电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思路。
1. 产业优势
(1)不息的创业精神
温岭泵与电机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到现有规模,核心源动力是当地富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队伍,主要体现创业激情、冒险精神、吃苦耐劳和开拓意识等方面。几乎所有企业都是白手起家,在创业初期都怀有强烈的创业激情,敢于冒险先行,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对认准了的事不怕失败,勇于尝试或背水一战。此外,面对创业初期普遍存在缺资金、少人才、无技术、没市场的现实状况,发扬“四千四万”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费尽千辛万苦、历尽千难万险”,在夹缝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即使有的企业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但是创新创业的企业家精神仍然保留着,这是产业取得持续发展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承康集团的董事长,尽管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但是仍然不满足于企业现有的规模,积极与国际专家合作,寻求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努力使企业再上一个层次,精神非常可贵。
(2)灵活的体制优势
根据调查,温岭泵与电机产业中99%以上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在市场夹缝中寻求生存和发展,因此能以市场为导向,把握市场需求和用户特性,灵活经营,高效、快速地决策,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或提供个性化服务。民营企业的项目投资速度、效率、投入产出比以及资源利用率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且在采购、制造费用、存货控制、管理费用等生产运营成本控制方面也是相对较低的,因此普遍能形成一定的价格优势。
(3)丰富的产业配套
温岭不仅拥有数量众多的泵与电机整机企业,还拥有数量同样众多的协作配套企业。随着泵业企业数量、规模和产值的逐渐扩大,与之密切相关的压铸件、电缆、机械密封、橡胶密封、漆包线、轴承等外协件厂也相继发展壮大。协作配套企业的发展,使温岭泵与电机产业有了坚强的产业基础,并且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4)健全的营销网络
为打开销路,有近万温岭人到全国各地及国外从事泵与电机的营销,其足迹遍布全国各省、市、县及乡镇,使温岭泵与电机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局面。近年来,以利欧、新界、大元、东音、谊聚、飞越为代表的一些企业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把温岭泵与电机产品成功打入东南亚、中东、非洲和欧美市场。通过多年努力,温岭泵与电机产业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营销网络已经形成。
(5)充裕的民间资本
经过近三十年的艰苦创业,温岭的企业家们已积累了较为充裕的资金,为开展第三次创业奠定了较为坚实的财力基础。此外,目前行业内已经形成了货到付款的共识,使坏账和应收账款比重较低。根据对温岭204家样本企业的调查和统计,目前温岭泵与电机产业的平均总资产为2467万元,平均资产负债率为31.2%。从资金来源结构来看,30.4%的资金来自银行,60.9%的资金为企业自筹,还有8.6%的资金为通过其它渠道获得。
2. 产业劣势
但应该看到,与国际先进的产业集群(例如意大利)相比,与大型跨国企业相比,与我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外在要求相比,与温岭当地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内在需求相比,温岭泵与电机产业集群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予以解决。
(1)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从总体来看,温岭泵与电机企业做大意识不足,做强能力欠缺,规模企业仍需培育,龙头、骨干企业还有待进一步壮大、提升。温岭泵与电机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比重仅为12.5%,亿元以上企业比重仅为0.5%,规模超10亿元的企业目前仅有利欧一家。大量小企业(许多是家庭作坊)的存在,大大加剧了行业的竞争程度,企业之间相互压价竞争。有些企业在成本无法降低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牺牲质量来实现低价,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此外,大量小企业的存在,也加大了行业监管的难度。
(2)产品档次相对较低
与国内2000多个泵种、国外近5000个泵种相比,温岭泵与电机产业生产的品种仅为几十个系列、近千个规格,且以小功率水泵和农用泵为主,品种规格比较单一。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尤其与意大利等国家相比,技术档次还有待于提高。企业产品雷同,重复投资明显,外观和国外先进产品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产品附加值不高。由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锁定效应,温岭泵产品平均单价仅为200多元,仍然主要依靠价格优势占领市场,企业获利能力较弱。
(3)支撑要素制约明显
据了解,土地资源紧缺是目前温岭泵与电机产业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在当前泵与电机产业的主要集聚地大溪镇,工业用地指标严重不足,部分技改项目无法落地,有小部分企业因当地不能解决用地而迁至上海、江苏等异地发展。另外,由于消防安全和建筑施工要求,企业通过“零地技改”、厂房加层来缓解空间制约后,办理房产证难度较大。在接受调查的204家企业中,有31.9%的企业遇到了用地紧张的问题。
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端人才缺乏是另一大制约因素。除了一些骨干企业有实力从全国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外,大多数企业技术人才短缺,特别是“精管理、懂研发、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且存在人才流动性较大、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对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形成约束。根据样本企业调查和统计,温岭泵与电机企业技术人员中,研究生以上学历者仅占1.45%,大学(含本、专科)学历者占47.07%,高级职称以上占6.72%,中级职称者占26.23%,初级职称者占43.52%。在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中,有48.0%的企业选择了“人才匮乏”,其中12.7%的企业把这一因素放在了第一位。
(4)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从企业创新情况来看,也不容乐观。据调查样本,温岭泵与电机企业中仍有49.2%的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技术研发部门。投入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尽管近两年有了比较明显提升,但较低研发投入(比重小于0.5%)的企业数量仍然较多。近三年来,样本企业共计研发成功2538件新产品,但绝大多数均局限于企业级别,其中仅有10件属于国家级新产品,33件属于省级新产品,112件属于地市级新产品。此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的企业数也有限。企业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的缺乏,必将导致企业之间互相模仿,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不利于产业的长久发展。
(5)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近几年,温岭市委、市政府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企业家队伍的整体素质,但多数企业的管理模式仍然落后。温岭泵与电机企业大多实行家族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适应了企业创业初期发展的需要,但随着企业的快速成长及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竞争要求。如果企业体制机制不创新,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就很难做强做大,甚至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调查取样企业中,有39.7%的企业目前没有定期制定发展战略及计划,只有41.2%企业接受过管理咨询服务,且60%以上的样本企业认为咨询效果“与预期有较大差距”或“与预期有一定差距”,说明样本企业对管理咨询的成效还不尽满意。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温岭市在推进泵与电机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坚持市场引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按照“整体推动、突出优势、培育重点、淘汰落后”的基本思路,在资源整合、平台搭建、基地打造、要素配置、布局优化等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在强化产业协调、强化产业升级、强化产业支撑上下功夫,加快推进企业升级、产业转型,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取得了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