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工业4.0时代,南安阀门制造业该如何应对?2月10日下午,第五届中国(南安)阀门论坛暨首届工业4.0智能产业高峰论坛在南安成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论坛邀请了两位专家作了专题发言。来听听他们都说些啥。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
阀门行业发展将呈六大趋势
“阀门最早起源于中国,公元前2000年,中国人就在输水管道上使用了竹管和木塞阀,此后又在灌输渠道上使用水闸。”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介绍,如今国内水暖阀门产品应用广泛,但在技术上,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谭建荣举了个例子:日本企业根据流体力学,在水龙头内安装了一个节流阀,用以控制水的流量,防止水溅到衣服上;但国内企业很难做到,这也是国外水龙头可以卖到1万元以上,国内只能卖到几百元甚至几十元的原因。
“性能好,价格低”,看到这样的广告语时,谭建荣指出,中国制造业的一大弊病就出在“价格低”这3个字上。目前,阀门企业存在两大问题,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民营企业经过30多年的打拼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要再上一个台阶不容易。产能过剩的环境下,需要企业根据销量发展智能制造,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他直言:“什么时候,你的产品卖得比国外贵,你就是牛人了!”
从大型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百万千万级核电站关键阀门、大型石油化工关键阀门等高端阀门制造着眼,谭建荣分析指出,未来,阀门行业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从大规模生产发展到个性化定制。今后阀门将向深低温、超高温、大压力、零泄漏等极端化工况定制方向发展。
从初低端加工发展到高品质制造。柔性化、敏捷性、智能化、信息化等已成为阀门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业界逐步开始应用一些先进、精密和高自动化程度的阀门加工设备,如数控仿形铣床等精密高效设备,特别是阀门形成表面的特殊加工工艺的研究与发展,使阀门加工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得到很大的改善。
从单一满足型发展到多工况适应。随着材料、加工精度、设计方法的优化和发展,石油、化工、电站、长输管线、航空及海洋采油等领域所需阀门向多尺寸、高精度、高强度、高可靠度的方向发展,要求部件越来越复杂,阀门形式更加灵活,需适应高低温、高低压等多工况需求。
从经验化设计发展到数字化设计。为实现从初级产品加工到高精尖产品制造的转变,阀门企业需要改变“设计-试制-实验-修改”开发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先进的数字化设计手段,以提高质量和创新性,降低成本。
从传统型阀门发展到智能型阀门。随着传感器、电子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阀门产品也从单一机械控制,发展为采用智能伺服放大器、数字化操作器等控制方式的产品。
从信息化孤岛发展到大数据物联。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是便捷的资源获取和高效的设计效率,阀门企业可通过物联网的创新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内外部数据的合纵连横,远程服务诊断创造用户需求、随时随地与用户互动,快速生产和迭代自己的产品。
工信部华信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长徐静: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中之重
作为工信部专家,徐静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详细解读。
“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对此,徐静用一组数据加以证明:国际上,企业的研发投入一般占销售收入的2%-3%,在我国,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足1%,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其次,缺乏世界知名品牌与跨国企业。他说,2014年世界品牌500强,我国内地仅有29个品牌入选;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占比不到0.5%,“标龄”高出德国、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1倍以上。
再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供给能力不足并存。最后则是,资源型承载能力与要素供给能力接近极限。徐静分析称,从环境压力看,目前全国70%左右的城市不能达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7个省(区、市)的6亿左右人口受雾霾天气影响。从要素成本来看,2014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从2011年的顶点下降了560万,直接导致用工成本上升。据波士顿报告,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已由2004年的14%下降到2014年的4%。
就此,今年1月27日,国务院决定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在徐静看来,智能制造是重中之重。他说,智能制造包括产品的智能化、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的智能化、服务的智能化。
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共有46个项目上榜,覆盖了38个行业,分布在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6个类别。
除了与互联网+融合,徐静还提出,“中国制造2025”要与一带一路无缝对接。
具体有哪些结合点?徐静表示,第一个结合点在油气管道设备领域。随着中哈原油进口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吉木乃口岸液化天然气项目的陆续投产,加上正在建设和规划中的巴基斯坦石油管线、中国-土库曼斯坦原油管线、俄罗斯油气输送及中亚天然气管线四线,都为我国能源装备产业提供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个结合点在电力装备和电力工程领域。我国发电设备年产量、发电装机量居世界第一,火电装机、水电装机、风电并网、核电机组容量均居世界第一,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和输电容量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力装备制造大国。
同时,在电力工程领域,我国以大型火电和水电成套装备、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为代表的重大技术装备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步入电力装备制造强国奠定基础,也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