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泉州坚持以改革创新增添发展动力,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出实招、破难题、建机制,开创全面深化改革良好开局。市“深改”领导小组强化统筹协调,聚焦“民综改”、“金改”、新型城镇化和“海丝”先行区建设四大改革主题,推动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改革试点“早期收获”,推动全市改革领域向纵深拓展。围绕“五个泉州”,各领域改革持续突破。
营造激发“双创”活力的发展环境,打造“创新泉州”
通过政府全方位服务,泉州深入开展“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行动;出台政府行政权力、基本公共服务、政府部门责任、涉企收费项目和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等5张清单,清晰界定政企权责边界,结合行政服务“提速提效”,打出简政放权“组合拳”。全市全面实行“先照后证”,率先探索“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办理时间缩短至两天,打造政府服务高效、政策支撑有力、发展环境优越的创新创业乐园。“双创”活力得以充分激发,改革以来登记市场主体总数增长17.85万家,超过之前33年登记总量的五成。
强化转型升级的要素支撑,培育“智造泉州”
我市出台《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系列改革措施,推进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和提升质量品牌3项行动计划。通过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加速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培育壮大智能装备及相关产业,推广应用机器人和3C钻攻中心总计上千台,改造应用国产数控系统2239套,帮助相关企业减少用工超两成。全市累计引进建设高端科研平台33个,申报智能制造****3000多项,带动研发投入超10亿元。2015年7月省政府在泉州召开全省智能制造暨创业创新现场会,推广泉州的改革经验和做法。
泉州申报智能制造****3000多项 带动研发投入超10亿
拓宽多元协作的开放渠道,振兴“海丝泉州”
泉州主动对接省“海丝”核心区建设格局,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和“十大重点工程”,突出抓好38个示范项目,迅速收获一批海丝“先行区”建设早期成果,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活动。完善新型开放发展机制,迅速复制应用自贸区改革举措108项,实现出口加工区升格为综合保税区。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布局全球产能,打造波兰中国福建商品城等境外经贸合作区,仅2015年企业境外投资就突破5亿美元,超过历年总和。
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共享“美丽泉州”
推进泉州特色新型城镇化“五种模式”的改革实践,推行“多规合一”,推广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石结构房屋改造惠及大量城镇居民。晋江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为国家试点,石狮列入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5个中心镇成为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产业-生态发展更加协调,率先实行环保目标管理“一地一责任书”,基本建成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体系,完成8个试点行业285家企业排污权核定,率先启动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和“河长制”,完善“两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泉州于2015年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
创新民生优先的社会治理,共建“幸福泉州”
创新居住证制度,全市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终端对镇和社区一级全覆盖,仅2015年就办理居住证77万张,并赋予领取居住证的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同等的24项基本公共服务,提升“新泉州人”对改革成果的获得感。推进公立医院药品、耗材零差率改革,降低群众就医成本,石狮、晋江成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教育综合改革引导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面完成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速改变城乡二元面貌,实施精准扶贫,2016年计划脱贫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