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河路的鲁机老厂区始建于1952年,是鲁南机床厂的发轫之地。因城市规划和制造分工等原因,原生产制造车间大都已搬迁至新厂区。
现存的厂房宿舍等建筑群落及附属设施,大部分为上世纪50至80年代初所建,是滕州及周边地区留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大型重工业生产厂区及职工生活场所。
那些高大宽敞的车间厂房、别具一格的配套建筑、略显陈旧的机械设备,以至作为当年工业文明标志高高耸立的烟囱、通往职工宿舍的深巷、合抱的大树、留有时代烙印的标语口语,仿佛定格在属于自己的那段历史之中,讲述着国有重工企业创造的繁荣与历经的兴衰。
览物思昔,不由令人怀想起那个“火红青春、红色海洋”的年代,对当年创业者发奋改变一穷二白面貌的产业报国情怀,“出大力、流大汗”以苦为乐的艰苦奋斗精神,以及抛洒过的辛勤汗水发出由衷的感叹与仰慕之情。
老厂区以沧桑的面目和不经意间形成的文化艺术张力,带给人们不尽的遐思和艺术创作灵感,到这里怀旧、采风甚至拍婚纱摄影的人屡见不鲜。
鲁南机床有限公司荆河路厂区该如何转型?
上世纪5、60年代的建筑虽还算不上文物古迹,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种遗存越来越少了,以至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欣闻滕州市在对原啤酒厂的改造中,就有保留部分原建筑物的意向,这反映出有关方面对历史建筑的重视和独到眼光。
鲁机老厂区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遗存,其风格之独具、规模之大是其他同时代工厂群落所不能比拟的,其蕴涵的文化价值也不容低估。
据统计,老厂区面积约为9万平方米,可利用的建筑面积约为4万余平方米。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思路、综合规划、多元转型、适度包装、有效运作,将会使这具有60余年历史的老厂区重新焕发出青春,挖掘出不菲的潜在价值,展现出不俗的文化艺术魅力。
让这珍贵稀缺的工业文明遗存,成为一份不可多得思想文化遗产,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功莫大焉!
一、利用厂区铸造车间等大型厂房,依托滕州机床众多品牌产品,建设较大规模的“机床工业博物馆”。滕州号称“中小机床之都”,建设“机床工业博物馆”势在必得,资源得天独厚。
据了解,我国目前仅有沈阳铸造博物馆(在此基础上增设了机床馆)一处以工业为题材的展馆。“机床工业博物馆”的建设将填补国内空白。
二、老厂房车间、宿舍及其设施,为拍摄影视作品,提供了上世纪原生态风貌的实物场景。
经过合理规划,可以打造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独特艺术气质、全国唯一的以现代工业文明和鲁南民俗为基调的影视拍摄基地。
三、参照“北京798艺术创意园”等工厂转型模式,对车间和办公用房进行商业化运作,邀请文艺机构、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工程设计、广告业等企事业单位及文艺名家入驻,开展创作和营销活动。
随着“文艺创意园”的逐步发展,势将崛起成为鲁南地区的文化艺术高地,其发展潜力和品牌效应不可限量。
四、宽阔的厂区、宽敞的厂房,为企事业单位大型文艺活动,手工业、汽车、车床等轻重工业展会,以及民俗庙会集会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五、作为我市乃至我国重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见证,作为建国初期建设者艰苦创业精神的缩影,老厂区经过转型,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重要的政治思想教育作用。
当前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鲁机老厂区转型是紧跟国家文化复兴和产业布局调整的形势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文化艺术需求的具体体现。
作为新设立的人文景观,与墨子、鲁班纪念馆隔岸相望,一方面展示古代科技文化,一方面展示现代工业文明。
同时,作为新拓展的近现代工业化题材,与我市原有的“红荷湿地”、“葫芦套影视基地”等农村自然景观遥相呼应,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互为补充,体系完备,相得益彰。
作为展示滕州市文化艺术繁荣的重要窗口,对传统文化、工业文明、民间工艺的传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助推我市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今后随着转型的成功,各项功能的逐步显现,对区域整体价值将起到大幅抬升的作用,以至成为滕州市经济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