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2个月的时间,全球工业领域公认最大、最顶尖的展览——汉诺威工业展就将开幕了。作为全球高端制造业的风向标,本次展会又将吸引全球各国的顶级制造企业前来交流并展示自家最先进的技术产品。新技术、新产品、新趋势,特别是各国在工业4.0领域的新突破,都将是届时到场的20多万游客们所关注的要点。
2015年汉诺威展上中国参展企业数量超过了1100家,仅次于东道主德国,身为制造大国的中国本应成为汉诺威展的主角,然而现实却让人心酸。去年一篇名为《正在被抛弃的中国制造》的文章被网络疯狂转载,揭示了在以创新、高科技为基调的汉诺威展上,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中国制造有多么的落寞。
其实,中国早已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因为即使没有汉诺威展,经济下行和产能过剩等问题已经在逼迫中国人思考下一步究竟该怎么走。如今,随着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急需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从制造大国发展为制造强国。
针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中国国务院借鉴了新时代下的德国工业4.0理念,先后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顶层设计文件,推动我国传统工业的尽快转型升级。
第四次工业革命德国PK美国
对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德国提出了工业4.0概念。工业4.0有两个重要特征,第一是用可编逻辑控制器(PLC)控制所有生产环节,将生产线自动化,以便于收集和传递产生的各种信息。第二是用集成自动化系统软件(TIA)平台来管理企业,处理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这“一硬一软”两个平台组成了自动化智能工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
而同处工业领先地位的美国则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概念,这个概念与工业4.0的本质没有多大不同,只是在全球互联网和大数据领域更为领先的美国以GE、IBM这些公司为支持,侧重于从软件出发打通硬件;德国则是以西门子、库卡、SAP这些公司为主导,希望可以从硬件打通到软件。
那么中国为什么选择了德国标准呢?因为中国现阶段最大、也最亟待解决的短板不是互联网,而是工业制造。欧洲-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主席路东曾说道,中国的工业3.0阶段只走完了一半,即前期的数字设计、数字制造、数字分析能力已经达到先进水平,但后期的生产加工,特别是数控机床的生产显然远远落后于德国(也落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
德国作为传统的工业大国,工业强国,在硬件制造,包括嵌入设备,机床,汽车,重工,嵌入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上可以说傲视全球,无论从体量还是质量上,都有着强大的统治能力。对于全球大部分经济体来说,德国工业一直是高效先进的代名词,德国高技术创新的工业发展,稳定的工业布局,成熟的劳工体系,长久以来被各国视为学习的好榜样。
但德国的劣势也显而易见,就是只硬不软。欧洲大量的百年企业虽然让欧洲的经济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但是也造成了扼杀创新和大胆的创业环境的氛围,欧洲的互联网公司活下来且取得成功的真是少之又少,在互联网时代,美国人将欧洲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而对于现今互联网行业发展大有领先全球之势的中国,显然更务实、更钻研的德国工业信仰更能治疗中国现阶段制造业低端化产品泛滥和产能过剩的顽症。
借道海外并购中国制造升级可待
在师从国外发达国家的道路上,中国汽车产业无疑是让人遗憾的,当初“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不但没有得到核心技术,国内的市场也拱手相让于外资品牌。如何能够更实在、更迅速的师得领先的技术,并购海外企业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中国企业近年来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引导下频频出海,进行海外投资和并购,屡获收获。而德国已经成为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目的地中的首选国家之一。
据晨哨研究部统计,仅2016年前两个月,中国企业对德国企业的并购案就已达到7宗,金额超过200亿人民币,而这7宗并购案几乎均涉及高端制造领域。其中,汉德资本联合中国化工、国新国际以9.25亿欧元收购德国顶级工业制造商——克劳斯玛菲集团的案例尤为引人注目。
被抛弃的中国制造何时能雪耻汉诺威
德国克劳斯玛菲(KraussMaffei)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塑料和橡胶加工机械设备制造商。集团以创新为驱动,为客户提供标准或度身定制的产品,工艺和服务,为客户的价值链不断增加筹码。在中国大力推动工业4.0升级的背景下,克劳斯玛菲这样一家十足的、已在践行工业4.0理念的德国工业企业一定会给中国企业的产业升级带来巨大的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该次并购的联合并购方,由德意志银行前亚太区域投资银行部执行主席蔡洪平先生创建的汉德资本,是一家专注于投资富有工业生产力及生产效率、采用崭新应用及生产方式、推动工业产品革新及解决方案企业的私募股权基金。而该次并购其与中国化工的合作,也体现了中国企业与基金强强联合的一种更成熟的海外并购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