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总体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采购与销售端,制造环节还没有明显动作,特别是生产过程的融合更少之又少。另外,愈是靠近下游和用户,如服装、家电等行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步伐较快,但中游的装备与上游的原材料等行业,互联网嵌入甚至还是空白。从融合路径看,不少制造企业选择自建互联网平台,虽然也出现了诸如上汽与阿里巴巴共同打造互联网汽车、东风和华为联手开发智能汽车、酷派与360公司共同致力于移动终端、美的与小米深耕智能家居市场等经典案例,但制造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并未形成趋势或主流,拓展的空间巨大。
安筱鹏:工业领域也应引入分享经济 实现互联网+制造的全面对接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软司副司长安筱鹏近日在山东青岛召开的2016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上表示,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指导意见,积极发展面向制造环节的分享经济,打破企业界限,共享技术设备和服务,提高中小企业快速响应能力。以此推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的全面对接,实现制造能力的在线发布和协同交易。
分享经济不仅仅发生在消费领域,面向消费者服务,更发生在制造领域,面向企业服务。
安筱鹏认为,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解决了分享经济三个最基本问题,谁来交易、交易什么、怎么交易的问题。特别是解决了过去不能解决的生产能力的可计量、可搜寻与支付成本问题,使得制造业有可能成为分享经济的主战场。在国外,美国之所以提出重新发明制造业,其原因在于借助虚拟世界的技术可以把设计、仿真、验证、工艺等传统制造活动“提前做完”,再进行实物生产。在国内,沈阳创新推出的I5机床,本质上就是拿机床的加工精度、加工能力做交易。航天云网整合了研发设计、加工等制造资源,也可以实现交易。在推动智能制造发展,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过程中,中小企业缺人才、缺资金、缺技术、缺方案、缺思路,只有通过借助分享经济融入到更大的制造资源服务或交易平台来解决。
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把智能制造理解为解决差异更大的定制化服务和不可预知的供应链,德国工业4.0的一种认识理念是构建高效的定制化生产。海尔张瑞敏先生在中国家电智能制造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表示,智能制造的核心就是大规模定制。对此,安筱鹏表示,企业的生产面临成本、质量、效率等方面一系列的挑战,越是个性化的生产,不确定性、多样性、复杂性问题越严重。如果把生产比作一场射击比赛,大规模生产就是打固定靶,大规模定制就是打移动靶,个性化定制就是打空中飞碟,大规模定制、个性化定制将带来生产乃至管理领域的崭新变革。
青岛红领是我国智能制造领域的示范企业,在红领的工厂里,没有一排排的机器人和数控机床,没有忙乱而有序的小车,而是一排排工人对西服进行手工加工的典型劳动密集型场景。尽管这里很少能看见生产装备的自动化,但在看不见的信息网络空间,青岛红领实现了数据流动的自动化。来自客户个性化定制的信息,包括18个部位、22个指标,不断地在制造、产品测试、售后维护各环节中得以传递、分解,用以解决个性化定制过程当中的生产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安筱鹏还强调,这份文件中一个极有新意的提法,是要强化软件支撑和定义制造业的基础性作用。软件定义了产品功能,定义了企业的管理流程,定义了生产方式、企业新型能力,也定义了企业的商业的模式,值得业界高度重视并创新发展。
(原标题:安筱鹏:工业领域也应引入分享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