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公益西桥南侧的槐房再生水厂昨天通水运行,这是本市乃至亚洲最大规模的再生水厂,全部建于地下,全封闭运行,日处理再生水60万立方米,相当于200万个家庭的日排水量。运行后将彻底缓解南城污水处理压力,有效改善凉水河、马草河、丰草河流域水环境质量。
随着槐房再生水厂投入运营,投资400亿的《北京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全面完成,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提高6成,由此前的日273万立方米提升到日417万立方米,每年可生产再生水量近10亿立方米,出厂水质全部达到四类水标准,安全用于河湖补水、园林绿化、工业冷却、市政杂用等领域,有力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状况,促进水生态不断恢复。此举意味着,中心城区的水污染治理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中心城区内河道全部告别水污染,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从今年开始,北京市将启动第二个“三年行动方案”,计划升级改造15座、新建27座再生水厂,重点解决城乡结合部污水直排问题、重要水源地村庄和旅游民俗村污水处理设施不足等问题。努力实现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
此外,本市还将按照“一河一策”原则,制定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方案,对全市141条河段665公里黑臭水体进行治理,2017年底消除全市建成区和通州区黑臭水体,2018年底基本消除全市黑臭水体。
最大再生水厂“藏”在240亩湿地公园下面
走进槐房再生水厂,如同走入一处湿地公园,清水弯弯,水声哗哗,香蒲丛丛,栈道悠悠,锦鲤悠游。3座咖啡色塔的塔身上建着200多个木质鸟巢,“这是专门排臭气用的排气塔,一开始只是试试,看有没有鸟愿意来塔上搭窝,建成第二天,鸟就来了,刚开始担心建多了,现在又操心建少了。”北京排水集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亚洲最大的槐房再生水厂就藏在这片湿地公园下面,负责收集、处理北京城区西部的污水,涉及流域面积137平方公里。水厂深达18.5米,相当于6层楼的高度,长700余米宽500余米,地下一层可以跑汽车,地下二三层的管道却密如迷宫。整个地下工程相当于挖走8座景山、能装下20个国家体育场——“鸟巢”。
坐着汽车进入地下一层,工作人员特意拆开一块金属挡板,这才看见脚底下来回“打转儿”的污水,听见嗡嗡的机器声。整个污水处理过程都是全封闭的,没有味道,没有声音。从污水进厂到清水出厂,历经14道工序、17个小时,“再生”出来的水“除了不能饮用和游泳,什么都能干。”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出厂的清水带有温度,直接进入槐房湿地公园湖区,湖水占了湿地公园三分之二的面积,湖里的锦鲤逆流而上,奔向出水口的地方——那里的水是暖的。据悉,由于24小时供水,湖水不会上冻,冬天也可清澈见底,所有出厂的清水都从这里源源不断流向小龙河水域。“下一步,只要管道能铺到哪里,这里的水就能供到哪里。”而生产出来的污泥也不会污染环境,可以用于制砖、制作路基和器皿使用。
槐房湿地公园明年春天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因为只能在木栈道上行走,因此最佳日接待游客量在1000人左右。据悉,这片占地240亩的湿地不仅是南四环最大的湿地公园,还将与槐新公园连成一片,成为距离天安门最近、面积最大的南城湿地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