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一些装备制造企业加快“走出去”,在以开放促转型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认识到了差距与不足。记者了解到,在助推装备制造转型升级的问题上,通过“海外本土化”,建立海外研发窗口是一条重要经验。
面对国内轴承产能过剩日益加剧,辽宁瓦房店轴承集团不得不想方设法“走出去”,进军国际高端市场。董事长孟伟说,一些国际跨国巨头正在全球寻找新的轴承配套供应商,形成新的稳定供应链,此轮机遇期只有3至5年。
装备制造企业谈海外市场 海外本土化助转型升级
“但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很难引进,自主研发又会错过机遇期”,孟伟说,最终我们决定通过“海外本土化”,建立海外研发窗口快速获得高端客户认同。目前,瓦轴已与西门子股份公司等全球20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联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将30%的汽车轴承订单给了瓦轴。通过高端装备“走出去”,瓦轴带动了自身的转型升级,近两年间,高端产品占比由10%上升至15%。
同样是装备零部件企业的辽宁福鞍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立厂之初就将产品定位于高端的民营企业。母公司辽宁福鞍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回学奇介绍,作为仅有十年成长史的行业内“新兵”,福鞍重工已成为美国通用电气集团、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等世界一流企业的钢铸件供应商。其中,为美国通用电气集团提供的轨道交通转向架产品处于行业内领先水平,每年为企业带来近2亿产值,美国通用电气集团还在不断增加订单。
说到其中的“秘诀”,回学奇表示,主要靠的就是定位高端的决心和从中学到的精益求精的生产态度。“国内的客户只要求产品的质量达标,但国际一流企业要求对生产全流程进行监控,甚至连工人是否戴耳塞、是否戴口罩都包括在内。我们就是通过与它们合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完善生产工艺,才让高端装备‘走出去’的路越来越畅。”
哈尔滨电气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大型电力工程总承包企业。董事长郭宇表示,在长期与美国通用电气等国际巨头合作过程中,企业意识到赢得高端市场仅凭产品高端还不够,还要让管理、服务、制造上全面创新升级。企业坚持走管理创新之路,现已建立起一套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方法与体系,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承建了50多个大型电站交钥匙工程,在自身转型升级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采访中,一些企业人士表示,虽然东北高端装备“走出去”让企业在海外高端市场上得到了锤炼,促进了自身的转型升级,但在管理水平、品牌认可度等方面仍与国际一流企业存在一定差距,成为企业实现深度转型发展、高端装备全面“走出去”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管理创新任重道远。孟伟表示,很多东北装备制造业的企业有一流的厂房、一流的设备,却生产不出一流的产品,在管理等方面“软件”发展比较滞后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推动高端装备“走出去”的重要因素。
二是人力资源制约问题突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列表示,目前来自内部的突出挑战是“人才缺乏问题”。这些年随着海外市场的日益拓展,对人才需求就更加迫切。
三是部分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遇到融资瓶颈。沈阳机床厂在数控机床水平领先,生产的I5机床受到海外市场青睐。但企业在融资上处处碰壁,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无法将出口做大做强。
记者调研发现,近年来,从高铁、核电到机床、工程器械,我国重大装备“走出去”呈现良好态势且潜力巨大,但也要看到,我国相关企业也面临日益复杂、严峻的外部舆论环境和价值认同考验,不仅多数项目都曾因为舆论争议而遭遇“一波三折”的被动局面,有的甚至因“负面舆论”出现反复甚至颠覆性情况。
梳理围绕高铁、核电、大飞机、工程装备等领域的“走出去”案例可以看到,围绕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舆论战”压力首先集中技术领域。以高铁为例,从京沪高铁着手申请海外****开始到近期的泰国、印尼、印度等高铁项目竞标,日本一方面公开质疑中国高铁的“自主性”,不断指责中国高铁“山寨”了日本的新干线技术,另一方面又对中国高铁的安全性提出了公开质疑,形成了持续不断的舆论攻势,以此作为影响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一项重要手段。
其次,对我重大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市场前景发起“舆论战”也是一种常见行动。去年以来,欧美一些媒体就一直对我国产大飞机项目特别是C919项目的产业前景表示悲观,有的报道甚至可以用“冷嘲热讽”来形容,给我国产的大客机赢取国际市场认可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该如何看待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遭遇的舆论困境?有专家就认为,由于重大装备制造业投资大、回报期长、技术门槛高,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就基本上形成了少数国家事实性垄断的市场格局,“中国几乎是唯一一个在多个领域同时向既有格局发起挑战的国家,考虑到竞争对手同时也都是国际话语权较强的西方主要经济体,‘被舆论’将是中国企业必须经历的长期考验。”
此外,由于政治制度不同,导致一些非经济因素也会成为我国企业参与招标、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舆论焦点;同时,由于“走出去”时间较短、不熟悉国际规则,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也容易在公众沟通等方面“授人以柄”,客观上也造成了一些重大项目舆情多发、频发的局面出现。
“不宣传不行,过于高调也不行”,有关专家认为,从操作层面出发,我国企业应在“走出去”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政治生态、媒体舆论以及社会各阶层的态度,倾听当地相关行业协会、利益集团、学术圈以及华侨的声音,善于利用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力量。
以日本为例,近年来日本政府在推动铁路基建向东南亚出口的过程中,就非常注重发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和“日本商会”等和民间组织的作用,还通过在东南亚国家设立文化机构,为日本轨道交通装备出口架桥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