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四川省委改革办和省全创办评审,“2016四川十大改革转型发展案例”和“2016四川十大科技创新改革人物”候选名单近日出炉,绵阳市4项改革和4位科技创新改革人物分别入选。即日起,本报开设“聚焦改革转型发展案例、科技创新改革人物”专栏,对入围全省两个“十大”候选案例和人物进行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四届科博会上,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称“五八所”)研制的会议发言服务类变形机器人“小精灵”惊艳亮相。“小精灵”可通过导航、自跟随、遥控等方式控制,实现迎宾、定点变形、语音交流、图像识别等多种功能,获得中外来宾的一致好评。
五八所释放创新活力 机床数控化改造已有成效
都说慢工出细活,但五八所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小精灵”机器人的总体设计及研发制造,可见其雄厚的研制实力和项目管控能力。
“小精灵”的成功让我们瞥见了五八所“紧抓科技城建设机遇,深化军民融合改革”成果的一角。近日,《“藏在深闺人未识”到“富在深山有远亲”的蝶变之路——五八所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案例情况简要》成功入围“2016四川十大改革转型发展案例”候选名单,可谓实至名归。
五八所成立于1977年,是国防科技工业从事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的专业研究所。五八所堪称是一座科技资源的“富矿”,拥有各类科研课题千余项,获得科技成果500余项,突破关键技术200余项,其中填补国内空白的核心技术50余项。
如何让沉睡的“富矿”活起来,让辛劳的“矿工”富起来?是五八所长期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近年来,五八所紧紧抓住国家科技城建设机遇,深化军民融合改革,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力度,走出了一条国防军工科研单位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科研成果由“藏在深闺人未识”到“富在深山有远亲”的华丽转身。
做好军民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按照中央对军工企业改革的总体要求,五八所从战略层面确定了走“兼容型”“双赢式”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并始终把提升核心竞争力作为发展动力。在产业布局上,精选技术优势引领的计算机与基础电子、数控系统、电量传感器和核辐射监测设备“四大板块”,构建起多点支撑的军民两用产业结构。
打通军民融合发展的路径通道。通过“基础性资源链、创新型技术链、开放式产业链”三大关键链条的环环相扣,五八所已成功构建起自主与联动相结合,资源集成、技术集成、产业集成的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
构建军民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确保军民融合高效和顺畅运转,五八所积极营造政策支持环境、建立激励引导机制、实施人才科学管理,全方位配套、多维度引导、高效益管理,促进军民两用产业可持续、集群化发展。
改革释放活力,创新引领未来。目前,五八所特种计算机设计技术指标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电量传感器成为国内的第一品牌,核辐射监测产品率先替代国外进口,数控系统产品已在国防科技工业万台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工程和千台数控增效工程中发挥效益。
(原标题:在深化改革中激发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