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2日,2016年第29届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发展论坛暨2017年运营形势研讨会在上海召开。论坛由中国机床总公司主办,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与北京国机展览有限公司承办,并得到了众多知名行业媒体的支持。持续如此之久的专业论坛在机床行业实不多见,这个论坛也记录了机床行业近年来的风风雨雨和跌宕起伏。
机床行业在低谷徘徊了几年,始终无明显抬头之势。但是,时代的发展总会在风浪中带来新的机遇。此次论坛就以“创新智能绿色发展”为主题,邀请了一众行业专家和企业高层坐而论道,交流彼此优势经验,共同探讨应对之策。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宏祥致辞
能与军工沾边,似乎是很多企业的追求目标之一。但是军民融合到底怎么做,阮司长的报告给出了很清晰的思路。
各国军民融合方式有所不同:
美国:“军民一体化”模式
日本:“以民掩军”模式
欧洲主要国家:“民技优先”模式
俄罗斯:“先军后民”模式
以色列:“以军带民”模式
印度:“军民共建”模式
中国机床总公司总经理梁枫致辞
而中国有自己特色的军民融合方式,中国的历届领导人都根据当时的国情确立了军民融合指导方针。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军民融合的国家工业体制改革取得很大进展,为理顺新时期国防工业与市场经济关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目前,军民结合型的产业结构基本成形,民参军的单位数量不断扩大,民口单位1740多家,占三分之二以上。国家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军民融合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让企业有章可循。近年来,全国各省市先后建立了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基地。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创新体制结构已经形成。
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一舟致辞
阮司长也指出,我国军民融合存在一些问题:
协调关系投入精力多,效果难把握。
多种发展力量各自为战,缺乏协调统一。
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建设重数量,轻质量。
民间参与力量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阮汝祥博士
针对上述问题,阮司长也提出了政策措施建议。未来的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将集中在网络经济、空间开发与应用、无人系统、人工智能、海洋资源开发、新材料新器件等十几个领域。民转军融入也有一些必要条件,其中内部条件除包括产品质量可靠、具备相应科研生产能力外,还要通过武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武器装备生产许可、武器装备保密资格审查以及国军标质量体系等4个资质条件认证审核。在介绍了几个军民融合的成功案例后,阮司长也提示军民融合企业要注意防范风险。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贵清
王会长首先出示了2016年1-10月机电产品进出口值表,出口同比下降7.8%,进口同比下降5.1%,其中金切机床出口额同比下降12.4%。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受世界经济延续低俗增长态势影响,外部市场需求依然疲弱。
从2013-2015年金切机床进出口数据表中可以看出,除了2014年进出口额有些回跳外,2015年就进入了下落状态,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的起伏曲线也基本与金切机床一致。
王会长说,中国机床要加快走出去,市场空间十分巨大。大家不要认为只有最高端的产品才能出口,世界各国需求不同,产品具有多样性。王会长指出,机床行业的从业人员严谨,但是相对保守,总想等到万事俱备。很多时候,要敢想敢做。目前,俄罗斯、印度和其他一些东南亚市场较好。上周,伊朗大使馆还与机电商会针对伊朗机床市场组织了对接活动,2017年初将举办伊朗第一届机床展览会。
工信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专家王峰丽
工信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专家王峰丽:《数控机床专项概况及成果介绍》王峰丽介绍了数控机床专项概况及成果。数控机床专项是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其特点是基础性、通用性以及战略性。重点围绕汽车、航空航天、船舶以及发电设备四大领域开展工作。目标是通过技术水平提升,使我国基础制造装备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建立完善的功能部件研发和配套能力,四大领域所需满足率80%。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
截至2016年6月,申请发明****3318项;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2920项,其中新产品新增产值685亿元;建立了18项创新能力平台和46个示范基地;37种数控机床及基础装备制造主机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进口替代。
“十二五”期间,数控机床专项在国防军工领域的进展航空领域:飞机典型结构件加工、航空发动机典型结构件加工航天领域:载人航天器(空间站、飞船)典型结构件加工、卫星典型结构件加工、航天发动机典型结构件加工、运载火箭典型结构件加工。
“十三五”工作重点着眼行业瓶颈问题,强化专项顶层设计;创新组织管理,确保专项成果落地;加强政策引导优化社会环境,推进专项成果应用;加强与行业管理有机结合,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利勃海尔齿轮技术有限公司自动化系统全球业务发展总监Martin Winterstein(右)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创新驱动,智慧发展--智能制造引领制造业变革》石院长说,目前全球制造业进入智能转型期。他介绍了美、英、德、日、法、韩、印7国,针对当前制造业制定的战略规划,如德国的工业4.0。以美国为例,布鲁金斯《美国高端产业》报告中指出,高端产业是维系美国当前发展和持续繁荣的关键,高端产业包含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50个产业,其制造业占全部GDP的11%,然而构建的产业链价值却高达1/3。
智能制造重塑制造业新生态,世界各国各有举措。一方面重视单点突破,如美国通用电气收购metem公司,就是意在冷却孔制造技术;美国国防部确认“先进机床与数控系统”为潜在技术领域,意在补短板;德国西门子瑞典燃气轮机工厂3打印车间落成,新的制造模式大幅提升制造速度、缩短交货周期。另一方面构建新的制造业生态系统。还是以美国为例,研究表明:美国工业化水平已恢复到经济危机爆发前水平,且不仅仅是原先水平,而是构建了以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应用研究机构、企业和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完整的新的制造业生态系统。
智能制造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以及国家转型升级的发力点,是变革突破的主攻方向,它的发展动力源自外部和内部压力,其产业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以人均GDP8000美元为界线,中国目前处于数字自动化快速发展阶段。数字化潜力巨大,智能制造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全新驱动因素。
智能制造在不同的行业呈现不同模式,主要有科学技术、客户需求和效率提升驱动型产业。国内如青岛海尔、潍柴动力、三一重工,国外如小松机械、johndeere。
《中国制造2025》为制造业提供战略指引,加强了顶层设计,如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智能制造专项、智能制造示范点等等。
中国发展智能制造未来重点工作主要有“五三五十”任务,即5类关键技术装备、3大智能制造基础、5种智能制造新模式、10大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成套装备集成应用。
利勃海尔齿轮技术有限公司自动化系统全球业务发展总监MartinWinterstein:《工业4.0自动生产线介绍》
利勃海尔集团成立于1949年,是一家德国家族企业,集团现拥有130多家公司,超41000名员工,2014年营业额88亿欧元。产品:齿轮加工机床、齿轮加工刀具、自动化系统。其自动化系统产品有:桁架机器人、滚道系统、仓储系统、托盘存储系统、机器人集成、辅助设备,1970年开始与汽车行业合作。
利勃海尔工业4.0自动生产线(LMS)主要由基础系统、工件追溯系统、生产监控系统、订单管理系统和可视化生产数据系统组成,采用西门子界面管理。
2016年9月,利勃海尔与金石机器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围绕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化无人工厂在产品开发、生产、技术、服务系统集成方面深度合作。
2016年第29届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发展论坛暨2017年运营形势研讨会纪实
高端访谈嘉宾:(从右至左)
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龙兴元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吉红
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海
大连机床集团总经理助理马千里
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维谦
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军
主持人首先请每位嘉宾用一个词或一段话来形容2016年的感受。从各位老总或长或短的回答中,听众可以感受到不同机床企业相似又不同的近况。
叶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李维谦:沉舟侧畔千帆过。
马千里:忙!
于德海:扩大产能。
陈吉红:变!
龙兴元:升级!
各位老总的不同答案,其实都传递着共同的信息,那就是带领企业一路向前!
在主持人抛出第一个话题“对国内机床行业的建议”后,老总的话匣子纷纷打开。
龙兴元:目前最需要改变的就是眼界与思维方式,机床行业绝对不止车铣刨磨。机床加工对象不仅仅是金属,新材料的发展迅速。其次是精度需求的变化,还有提高效率的要求。这些都是难点,克服了就是成功。
陈吉红:不变的坚持,变的创新。“互联网+”对机床行业的影响很大,大家应该用互联网思维思考机床行业的发展。现在的客户不仅仅是要买一台机床,而是需要一整套解决方案。产品各环节都要与需求挂钩。
于德海:企业要与用户一起,搞清行业的发展规律,按照规律做事才是正确方式。当前,社会对创新的容忍度不够,社会应该理解企业。另外,要重视人才链的建设,需要社会提供更好的平台,人才就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马千里:研发人员应该首先走出去,产品才能走出去。产品研发人员要接地气,要在前线在市场,产品才能适应市场。
李维谦:机床行业外部痛点很多,我们更应该看看我们自己,我们企业到底做了什么?其实,我们这批企业的领导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经济。
叶军:我在展会上经常看到国外高端企业展位门庭若市,但是国企就相对冷清,让人无奈。行业中慢走丝企业也在积极商量,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陈吉红董事长还特意向媒体呼吁,希望媒体多为国产企业鼓劲。
第二个话题落在了新能源汽车领域:汽车行业是机床的大用户,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使汽车行业的需求发生了改变,机床行业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龙兴元: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对机床的加工工艺、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紧跟全新领域的需求,突破难点。
陈吉红:新能源汽车对电池提出更多要求,但是对机床行业的需求有很大变化,甚至可能越来越少。所以,我们也要跟着变。
于德海:新能源汽车大量占领市场的时间越来越近。我相信,中国人是聪明的,未来的发展肯定是光明的!
马千里:不变就没有市场,我们必须变。
李维谦:中国机床行业到底行不行?很多报道都把国产机床与世界顶级产品比较,说中国机床不行。媒体应该耐心一点儿,也要对中国机床有信心。未来,中国机床的进步就是世界机床的进步!
第三个话题是流行话题:互联网+与机床行业如何结合?
于德海:互联网只是智能化制造的一个载体,智能化制造的关键装备还是高档的、具有复合加工功能的数控机床。我们要从基础做起,一点一滴,不可跨越。
陈吉红:大家都在向智能制造努力,但是不等于完全推翻原来的东西。不能为了智能而智能,不要盲目上机器人。
龙兴元:秦川机床近两年做了一些智能化工作,体会之一是要补好精益化这门课。机床行业的智能化制造是定制的规模化生产、要能快速换型、可持续改进。
叶军:有专家用手机芯片作为控制芯片,也是一种很好的思路和方式。
在高端访谈最后,各位老总又分别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了2017年,与之前对2016年的感受相映成趣,列在下面,大家可以细细品味。
龙兴元:攀!
陈吉红:智能化,转型升级。
于德海:为用户创造价值。
马千里:收获。
李维谦:病树前头万木春。
叶军:不是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有了坚持才有希望。
中国机床总公司副总经理吴放:《中国机床工具行业云平台的报告》。
中国机床总公司副总经理吴放
吴总介绍了中国机床总公司正在筹备的“中国机床工具行业云平台”,他认为当今互联网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商划模式从传统的B2B向C2B转型。李克强总理最近两度提及“C2B”,并指出“这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在“中国制造+互联网”上尽快取得突破,实现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
从2001年到2012年,全行业年平均增长为24.77%;2011年-2014年,中国均为世界机床制造第一大国,期总产值一直占世界机床总产值的近30%;2001-2015年,平均进口额是出口额的4.62倍,平均进口单价是出口的309.5倍。
数据显示行业总体粗放发展,整体水平低,呈高中段受制,通用类及低端类过剩的情况。一句话概括就是“大而不强”,关键核心零件部件的技术受制于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企业各自为战,资源利用率低,无序竞争。
吴总说,建设“机床行业云平台”,旨在将制造商、供应商、服务商和用户等通过“云”相连贯穿,加速信息流通,减少资源浪费,让企业把更多的精力聚焦在创新,发展和提高上,投入在发展和掌握核心技术上,未来制造业行业大平台才是真正潜力无限的广阔天地。云平台的建设将从“跨境电商”做起,预计在2022年左右,云平台将全部建成。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汽轮机厂副总工艺师吴天明:《汽轮机行业加工工艺对机床和刀具需求的变化》。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汽轮机厂副总工艺师吴天明
吴总首先介绍了上海汽轮机厂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对汽缸中分面、汽缸各档内圆、百万超超临界高压汽缸导向槽堆焊后的加工、攻关措施以及转子的制造工艺、叶片制造技术新工艺等做了详细的解说。
吴总说,目前,从汽轮机、燃气轮机的加工工艺分析,切削加工工作量约占整个机械加工工作量的90%,先进的机床和刀具对汽轮机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汽轮机厂在汽缸、转子加工中使用进口和国产的先进数控机床,在叶片加工中主要使用进口五轴联动型面铣床。吴总希望,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控股,国内机床和刀具厂商会迎头赶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在产品的精度、可靠性和耐用性等方面缩小差距,超过国外先进产品,像中国高铁一样既供应国内市场,也服务于“一带一路”,打到国际市场去。
高档数控机床与智能制造专家陈长年:《国内外智能机床发展分析》
高档数控机床与智能制造专家陈长年
陈教授说,智能制造的核心内容是智能制造装备,智能机床是世界机床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他对智能制造的产业发展进行了预测,5-10年内将获得高速成长,未来5年有望实现年均25%以上的增长。并结合国外智能机床的发展趋势,对振动智能模块、智能热补偿系统ITC、智能防碰撞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和语音提示功能做了介绍。陈教授还列举了国内智能技术发展的实例:沈阳机床集团i5系列智能机床和华中8型智能数控系统。
陈教授认为智能机床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借助传感器、软件、大数据,在机床稳定可靠的基础上对不同情况进行自主决策。数控系统的智能化,使得智能机床成为超精密机床,实现了高效切削,切削参数优化,提升了制造质量,成倍增加效益,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国机智能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涛:《智能智造的核心--智能工厂的机制及解决方案》。
国机智能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涛
王总介绍说,智能制造的核心特征是通过价值链与网络实现企业间的横向集成,贯穿整个价值链的端到端数字化集成,企业内部灵活及可重组的网络化制造体系纵向集成。智能装备、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构成了智能制造。制造运行系统的定位应该是互联的资源,智能化的资源,数字化与物理世界结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同时,王总还介绍了国机智能技术研究院原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国机集团”)的中央研究院。2015年底国机集团为打造智能制造板块,投资10亿元成立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国机智能”),原国机集团中央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业务整体划转进入国机智能,成立国机智能技术研究院。国机智能技术研究院经过近4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一支优秀的研发团队,并推出了一整套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王总还就智能工厂的大脑和中枢——iMES-100,从系统总体运行规划、系统功能层次规划、系统硬件运行环境以及全生产流程步骤分别进行了介绍。
此次论坛有100名左右专业人员到会,为了让更多的行业人士共享如此专业的论坛,机床杂志社此次开行业媒体先河,开辟了手机图文直播通道,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把信息第一时间传播出去。
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机床杂志社手机直播间吸引了400多名专业听众,大家既对中国机床总公司举办的高质量论坛表示非常支持,也对机床杂志社的创新之举大加赞赏。
信息共享,为中国机床行业发展而努力,你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