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深度日益提升。“互联网+”作为智能制造时代的“新宠”,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增添了动力。专家对此表示,制造业、实业必须拥抱互联网,需要新思维、新格局、新模式去迎接大时代的到来。机床行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以新的面貌打开国内市场,而这一切都需要凭借“真功夫”。
机床行业转型升级 唯有“真功夫”才能为行业带来新活力
我国制造业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品空白,还存在低价竞争等。这些问题在机床行业中同样存在,国产的设备与国外相比,缺乏高端市场竞争力,设备仿制现象严重。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缓慢,整体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技术实力仍待突破。”
数控机床作为现代制造系统的关键基础单元,其功能的强弱和性能的好坏决定着制造模式的成败。近年来我国数控机床行业高速发展,在数控机床技术水平稳固提升的同时,也不断的吸引着外资企业的加入来丰富国内市场。在制造行业自动化热潮不减的今天,数控加工已被普及到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模具生产等众多领域。但不得不承认,我国数控机床行业不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产业成熟度,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国家相比,只能算是初学者。
但制造业同时也存在很大的优势,例如,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完整的产业链,还有强大的产业大军,而且名营企业已经成为主力大军。德勤的研究报告指出,未来五年在世界制造业中,中国竞争力仍然是全球第一。因此机床行业的前景也依然可观。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数控机床产量达到23.6万台,同比增长62.2%,2014年中国数控机床产量达到39.1万台,此项数据还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中。预测,2020年我国数控机床资产规模将达2700亿元。分析可见,机床行业市场正呈现趋稳回暖迹象,机床行业发展饱含机遇。
近年来,制造业的智能制造趋势显著。可以看到在智能制造的趋势之下,机床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挑战,“机器换人”模式将逐步运用到机床行业中。目前我国不少机床企业已经尝试引入国内外先进智能技术,打造出智能机床、智能机器人等设备,此外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也广泛运用到机床行业中来。
“机器换人”模式在机床行业得以应用 产业升级蔚然成风
迈入全新的2017年,“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再掀热潮,智能制造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产业链包含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数字化工厂,个性化制造新业态等,其中智能化机器人、自动化装备越来越被全球各制造企业接纳和推崇。纵观机床行业,无论是开拓企业发展的机器人跑道,还是积极探索3D打印新技术、开展校企合作,亦或是选择与上下游企业合作谋求转型新路径,产业升级在机床行业已蔚然成风。
专家指出,包括机床行业在内的装备制造业创新包括智能化的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主要载体是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国际领先企业开展了很多尝试,通过利用智能自动技术提升人机互动的效率。如英国航空发动机公司罗尔斯·罗伊斯与微软公司合作,利用后者强大的云计算软件和数据处理能力,推动航空发动机智能化。德国西门子公司凭借先进的装备制造能力,贯通信息化物理网络,该公司的安贝格工厂的大多数制造单元都可以接入网络,自动组装零部件。大型跨国公司系统性地利用智能自动技术,推动了自身和本行业的产品、服务乃至业务模式转型,引领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机床行业作为装备制造的重要一环,在行业创新升级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众多机床企业的创新举动为机床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作为数控机床人才培养及专业技术研发示范基地,华中科技大学一直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不停探索,独立研制出微铸锻同步复合设备,并创造性地将金属铸造和锻压技术合二为一,实现了全球领先的微型边铸边锻的颠覆性原始创新。沈阳机床集团曾一度被认为是将要倒闭的企业。在这种危机关头,倒逼其壮士断腕进行彻底改革。经过多年研究学习,推出了沈阳机床i5。在以“i5核心技术、智能机床产品、智能工厂、云平台制造及金融租赁商业模式”有机集成的“i5战略”带动下,目前沈阳机床的i5智能机床已经充分获得市场认证。除了i5智能机床,北一精机研发的智能化机床同样也是机床企业的一大创新突破。这些智能机床产品兼具大数据与云服务功能,可实现对加工车间的24小时实时监控。
智能制造是创新创业的高端“风口”
智能制造是创新创业的高端“风口”,抓住趋势从内到外的转型升级,或许才是企业“凌虚御风”的正确姿势。突破自我,初心不变,这些机床企业都在坚持创新。列举有限,创新无限。众多鲜活案例表明,机床企业已看到到智能制造的巨大发展机遇,纷纷主动出击,在创新中不断前行。相信未来还将有更多机床企业涌入创新大潮,在创新中突破自我,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