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床操作工周建明:潜心钻研破难题 悉心指导授技能
铣床、刨床……周建明从基础入手,开始车间工作。他勤学肯干,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车工技能,成为厂里的车工技术能手,短期内就获得技术、薪酬双丰收。因对加工技能感兴趣,闲暇时,他也会帮其他工种的同事分担工作。经过几年的实际操作和经验积累,周建明同时掌握了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等不同工种的加工技能,成为非专业出身的加工能手。
由于之前开关的模具都是外购,为节约成本,公司聘请了模具设计名师苏志庆,开始模具的自主研发。23岁的周建明第一次接触模具制作。“由于对车间各工种都很熟,所以派我跟着师傅学艺。”周建明回忆,为更好地掌握技术,他常常牺牲休息时间,学习模具设计、机械识图、绘制草图等。“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周建明不断结合工作经验,翻阅学习资料,边看书边操作边摸索。他笑着说:“正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如今关于模具设计的问题已越来越少。”
保持“匠心”攻坚克难
在公司没有电脑和数控机床的时候,全都是手工画图,模具都在车床上加工。“有时对特殊模具进行内部加工,孔又深又小,而且结构复杂,肉眼几乎看不到内部,还要制作梯形内槽,只能靠经验和耐心,一点点打磨。”周建明说。
2011年,周建明开始接师傅的班,独立进行模具设计、制作。对于零件的加工,周建明始终精益求精,“每个产品都有不同的设计图纸,一开始就要全面考虑,每套模具里的每个零件都要精准。”
多年来,周建明主持了多项设备改进、技术革新工作,不仅为公司节能降耗、节约成本,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过去,公司生产隔离开关的铜触头,从铸造出零件毛胚到加工,需要剪、刨、铣、冲多道工序,不仅生产周期长,还容易造成有色金属表面磕碰,影响外观。”周建明说,他从工艺加工入手,利用旧车床改装铣夹具,进行模具创新,经反复研究,成功研制了一套成型的模具,开发了一条铜触头生产流水线。这一革新不仅改善了产品的外观、质量,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潜心钻研硕果累累
除了在办公室用电脑设计模具之外,在生产车间也有一张办公桌,上面摆满了模具的(半)成品,模具测量、打磨工具,大部分的时间,周建明都在这里潜心研究、打磨制作模具。
公司开发的新产品真空断路器投产时,产品结构稳定性能无法满足技术设计要求,周建明就利用业余时间查找、分析焊接夹具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经验,设计制造了“旋转式焊接夹具”。这一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
从业多年,周建明已拥有多项国家****,其中断路器捆绑式动触头专用安装工具和多工位冲压模具,获得国家发明****;手车式断路器框架焊装平台、接地开关底架、加工触指的专用工具等五项,获国家实用新型****。
工匠精神贵在传承。如今,周建明对待每个徒弟都悉心指导、倾囊相授。他的徒弟多数在短时间内就学会独立操作,不仅获取技师资格,还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在衢州市级的职业技能比赛中名列前茅。
(原标题:周建明:精心打造每个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