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自动化学会副理长、广东工业大学教授王钦若看来:“珠江西岸的第一个机遇就是要突破我们的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
8月28日至30日,如期举行的第三届珠洽会(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轮番登场,展现各自绝学。
展台上,七轴机器人伊娃正“优雅”地为参观者们倒啤酒,其少泡沫、防溢出的招式来自于精确的传感和力控。在伊娃对面站着一台用于解说、导览的陪伴型机器人,一声“你好”的问候便可以开启人机对话。场内,国内自主生产的大型数控机床、机械臂也挥舞自如。
无论是生产制造的硬实力还是****方向的软实力,珠江西岸的装备制造企业们都在不断增强。而产业带的强化也吸引了更多国内外公司的目光,在本届珠洽会上,“八市一区”拟签约的项目有288个,计划投资总额3368.5亿元。
在具体项目上,银隆新能源汽车制造及配套项目、恩捷电池隔膜项目在珠海落地;新松机器人华南产业总部基地项目、比亚迪智能终端及轨道交通产业项目将在中山开展。从项目和产业来看,近年来珠江西岸的上游产业链正不断地往基础科学、关键技术方向延展。
在广东省自动化学会副理长、广东工业大学教授王钦若看来:“珠江西岸的第一个机遇就是要突破我们的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如果还是走原来系统集成的路径,我们可能走不远;第二,企业要主动与一些高校、研究院进行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第三个机遇就是要着力建设和推广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管理体系,将有利于企业进行规模化的标准化生产。”
工业机器人供不应求
热闹的展会中,各式人形机器人、臂式机器人是人们驻足观察的焦点。从目前实际应用的机器人看来,设计初衷更多地模仿人的行为,而非追求人的外观。多轴机械臂、物流小车等广受欢迎,多家机器人企业的员工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上半年销量火爆,可谓供不应求,去年和今年都保持了高增长。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最新发布的数据,2016年国际工业机器人的销售达29万台,同比增长14%。其中,搬运机器人占比最高,销量高达14万台;焊接机器人销量为6.5万台;装配机器人同比增速最快,达到47%。
销售增长的背后是应用行业的支撑,广东省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张铁介绍道:“在下游行业中,汽车还是龙头老大,29万台中间有10.3万台用于汽车行业,比重很高。另外一个异军突起的是3C行业,去年全球有1.9万台机器人用于该行业,增长40%多。”
在国内市场中,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为8.9万台,同比增长26.8%,国产机器人销售2.9万台,外资品牌销售6万台。张铁进一步分析道:“国内市场上,外资品牌在高端机器人领域占了半壁江山,尤其是焊接、装备、清洁三大领域,这些行业对机器人的性能要求比较高,外资品牌的占比率在70%-86%左右。”
尽管国产机器人基数较小,但是销量逐年增加,而随着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市场上工业、服务机器人需求旺盛。
库卡中国区大客户销售总监王志望指着负载3公斤的机械臂,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道:“这台单臂七轴机械臂可以进行人机交互,精度、速度都很高,广泛应用于3C市场,在手机、平板电脑的生产过程中,用于打磨、涂胶、拧螺丝等环节。由于3C领域每年产能要求非常高,今年机器人市场供不应求。”他还表示,另一款可用于识别、分拣的机器人订单量今年猛增,以往只需2个月就可以交货,现在需要6个月。
亦有公司可以预期今年销量翻倍。“今年上半年我们已经销售了2000多台,相比去年有2-3倍的增长,”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销售副部长师庆胜告诉记者,“工期排得很满,现在工厂都在加班加点完成订单。因为现在都讲求精细化生产,下游对于机器人的需求很大。”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去年公司销售额为10.3亿元,今年预计能达到20亿元,翻了一番,我们承接了很多自动化项目。”
核心部件壁垒逐步突破
在国内市场加速前进的同时,国产化、核心零部件的缺失仍是国产品牌升级的一大掣肘。 一位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研制的3D打印机中,用于打印的核心部件喷头都是向美国星光公司进口。
根据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在2016年发布的《机器人产业规划》,规划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销量达到10万台,六轴以上的高端工业机器人达到5万台。近年来,美的、格力等行业巨头率先通过并购、研发等路径来攻坚核心技术,向外输出品牌和标准。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段尧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格力在智能制造方面已经形成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集成和应用、核心零部件四大产业。在四大核心零部件——控制系统、驱动器、减速机和伺服电机上,我们具有自主生产的能力,未来还将往核心部件上延伸,加强自主研发和产业化。”
此次展出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是格力的力作,主要用于生产压缩机、发动机等关键设备。段尧表示:“能够国产数控机床的中国厂家很少,以前几乎全部是国外进口。格力从2014年开始研发这台设备,今年首次对外进行发布,在研发过程中,制造、组装、研发设计、仿真分析上都有很多难点。现在的设备中有些核心部件仍是进口。”
同时,更多的企业开始对上游核心设备进行突破。例如,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的伺服电机便是自主研发生产;珠海一家无人机公司计划收购奥地利的发动机公司来引进技术。
前述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工业机械臂中有两大核心部件,一个是电机,一个是减速机 ,我们研发的精密减速机今年开始批量生产销售。在没有国产化之前减速机都是欧美日韩进口,导致机械臂价格都偏高,我们的产品使成本下降了10-20%。”
广东省自动化学会副理长、广东工业大学王钦若教授谈道:“制造业中很基础的一些共性关键技术,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是比较弱,所以国家进行了重点支持,对于珠江西岸来说也是一个突破重点,例如新型传感技术、模块化、嵌入式控制系统等。”
(原标题:珠西装备制造崛起:核心零部件难题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