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西北五省的工业基地和新兴产业示范园区,从大型装备生产车间到云计算处理中心,从新能源技术团队到机器人生产线,“智能制造”元素随处可见。西北大地,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后发赶超,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创新驱动发展。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不断推进,西北制造业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释放出新的发展潜力。
“西北智造”:对接“一带一路” 实现合作共赢
创新引领传统企业走出“高端”气质
与传统的铸造车间天壤之别,银川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3D打印车间内,穿着白衬衣、戴着白手套的工人,在洁净、安静、恒温的环境中,通过计算机操控就完成了铸件砂型制造。
车间主任马发仁说,这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铸造打印机,突破了12大关键技术,累计生产5大类共4000吨铸件,成本比传统车间降低了一半,产品误差也由1毫米降至0.3毫米。
今年以来,西北制造行业通过内部改革、自主研发,弥补自身短板,一批产能过剩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逐步从低成本竞争优势向高质量优势转向,由“西北制造”向“西北智造”升级。
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通过搭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美研发中心等平台,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从小发明、小改进到设计生产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精密设备。集团董事长龙兴元说:“得益于内部创新,公司业绩逆势上扬,产品与进口产品相比竞争力逐步上升,市场需求正迅速增长。”
“西北智造”迈进前沿领域
作为中国风电行业最早从事设备研发和制造的企业之一,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风科技)已经走过19年的历程。这个新疆本土企业利用当地独有的风资源,从引进世界风电先进技术到自主研发兆瓦级风电机组,逐步成为全球领先的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金风科技新疆总部基地副总经理朱新湘介绍,企业在行业内率先开展的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技术,是代表全球风电领域最具成长前景的技术路线,“这一技术的应用可在城市、城郊等风资源相对不丰富的地区利用清洁的风电,更符合现代绿色发展理念。”
金风科技所在的新疆,近年来提出围绕“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加快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标准国际化及绿色生产。朱新湘认为,西北地区凭借天然优势,通过加强地区间合作协调,优化各产业链布局,拥有不可估量的后发优势。
近年来,西北地区主动对接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相继研究制定《中国制造2025青海行动方案》《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等分省指南,提出推进技术改造,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业态,力促经济增长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青海省今年创新电价联动机制、实施天然气价格优惠等系列措施扶持重点企业,化解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59万吨,实施“重点产业科技支撑工程”289项,新增产值63.5亿元。甘肃省提出培育发展新型化工材料、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等10条优势产业链(集群)和16个新材料产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起步较早的陕西,十二五期间工业在全国排位从18位上升到14位。
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宁夏、青海工业增速均快于全国平均增速,新疆也实现由利润同比大幅下降转为快速上升。
对接“一带一路”实现合作共赢
智能制造让西北企业更具竞争力,拥有“走出去”的底气。由甘肃兰石集团生产的4台大型石油钻井机,不久前搭乘国际货运班列,沿着丝绸之路抵达土库曼斯坦。兰州兰石能源装备国际工程公司副总经理郑卫说,他们的产品性价比高于欧美国家产品,很受国际市场欢迎,企业已和“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往来。
眼下,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基础设施和生产装备的需求加大,而我国西部地区制造业更贴近市场,地缘优势明显,海外拓展步伐正在加速。这不仅体现在面向海外市场销售产品,还包括投资建厂、海外并购、建立海外研发机构等方面。
商务部数据显示,1-4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额达318.5亿美元,其中在12个沿线国家投资超过1亿美元。
陕汽集团已在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伊朗等1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本地化项目,累计组装陕汽车辆近5000辆,国际市场团队本地化率达到30%。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丹麦、德国等地建立七大研发中心,拥有逾2000名国际资深研发工程师与服务工程师。
“像最初我们从国外借鉴环保新能源技术一样,如今我们也将更先进、更环保的理念和产品服务传递给更多的国家。”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西北制造业企业借“一带一路”机遇,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态度携手更多国际伙伴,在推动全球范围内创新、改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方面,作出了新的“中国贡献”。
(原标题:“西北智造”牵手“一带一路” 大开放格局下实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