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1点,宜兴中等专业学校的车工教师周佳乐,拿着图纸以及量具、刀具等,站在车床前,为下个月即将在无锡举行的职业技能比赛“热身”。只见他熟练地转动滚轴,高速运转的刀口随之将钢料切削得钢屑四溅。随着时间的流逝,整个零部件的内孔、三角螺纹、平面槽等部位逐渐成形……完成这件尺寸精准、表面光滑如镜的作品,周佳乐整整用了四小时。
周佳乐在操作普车机床
虽是一名90后,周佳乐却有着和年纪不相仿的沉稳与耐心。他觉得,车床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有灵性的伙伴。从零基础的数控专业学生,到成为掌握多项车工绝活的“技术达人”,再成为将本领倾授给学生的教师,周佳乐的青春岁月,几乎都是在车床前度过的。他深有感触地说:“做车工无捷径可走,需要耐得住寂寞,多干多练,与‘毫厘’较劲。”
与机器打交道的十年里,周佳乐收获了诸多荣誉,早在学生时期就拿到省级比赛一等奖,后来又代表我市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嘉奖。除了默默坚守,周佳乐对车工这个工种,也有着自己的领悟。“当一道工序的毛坯和设计图纸摆在面前时,首要任务不是先动手,而是先动脑。”他说,自己在理解消化图纸的同时,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3D的“长卷”,从分析选择加工工艺、选择刀具、怎样装夹、加工工步的划分,到最后选择哪种量具、怎么检测测量等等。在周佳乐看来,整个过程,自己不是在处理一块冰冷的铁疙瘩,而是让其变成一件有生命力的艺术品,并且通过精准的打磨,使其成为精品。
车工对每一件产品的精度要求都极其苛刻,甚至要精确到0.01毫米。这其中,车工的磨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磨刀是车工的灵魂,对于操作车床的工人来说,所有的技术含量都体现在刀技上。”周佳乐说,不同的刀具体现了一个车工对材料的把控。这些年里,为了掌握好磨刀的本领,他常常在磨刀机旁一待就是个把小时,一遍一遍地练,手磨出水泡也全然不顾。天长日久,他练就了一套扎实的基本功。
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三年前,业务能力过硬的周佳乐,被聘为宜兴中等专业学校的车工教师。从那时起,周佳乐格外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他针对性地制作了不同课件,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讲授有关夹具、量具、刀具等的基础理论,到讲述它们的特点、功能以及实践要求,周佳乐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演示,让学生尽量少走弯路。同时,他还时常借鉴网上国外加工视频中的创新做法,大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如今,尽管周佳乐已是我市车工领域的“技术达人”,但他仍行走在钻研新技术的创新之路上。他说,对于车工而言,最在乎的是每一个精细的步骤,以及每一件产品的质量,“当前,很多特殊零件的加工,都不能被机器所取代。而车工的核心技术就是手工操作,这些技艺没有时间和实干的积累是成就不了的。”
(原标题:周佳乐:较劲“毫厘”锻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