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赛选手正在进行数控机床操作工项目的角逐。本报记者 方非摄
在“挑战大工匠”的参赛选手操作下,庞大的机床也能干细活。昨天,“挑战大工匠”数控机床项目中,参赛选手用代码操控机床,在3小时内制作出一个既能当瓶塞,又能当打气筒的酒瓶塞式打气筒,间隙须控制在0.02毫米至0.04毫米之间。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汽车楼数控操作车间里静悄悄的,参赛选手站在各自的数控机床前,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十几条数据折线,密密麻麻,选手们不时在键盘上敲下一串串代码,折线随之改变走向,机床里正在被加工的方形金属板渐渐变成圆形……
考题很苛刻——3小时内制作出一个酒瓶塞复合抽打气筒,高度小于30厘米,最大直径不超过7厘米,由手柄、气缸体、活塞、单向阀、酒瓶塞、气嘴等多个要求零件组成,成品的外形有选手的自主设计,并且可以更换“气嘴”以适应各类用气场合。
考核很全面。现场裁判告诉记者,数控车床实操是专业性很强的比赛项目,各位选手制作的顺序、方法可能完全不同,但都要依靠输入程序代码来完成,不同形状的零件有不同的代码。此次比赛要求制作一个完整的成品而不是某个零件,这就要求选手要对成品制作有整体把握,并且融入自己的创新。比如气缸体的外形要求选手自主设计并现场加工,但是气缸体的内部尺寸必须符合大赛统一标准,尤其是活塞与气缸体的内部间隙,必须控制在0.02毫米至0.04毫米之间,才能装配成功。“既考选手的基本功又考选手的想象力,难度的确不小。”现场裁判谢小星说,“大工匠”就得既要有硬功夫,还要有匠心。
数控机床是现代制造业的关键设备,一个国家数控机床的产量和技术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这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和竞争力。“工匠精神也是一种劳模精神,社会需要有一批人,在非常枯燥的环境下坚持和冷冰冰的机器打交道,让机床达到更高的精度就是挑战自我的极限。”参赛选手吴广磊说。(记者 王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