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台湾人搭乘飞机来到天津,出了机场后,他们没有直奔宾馆饭店,而是打车去了永安公墓。在一处墓碑前,4人恭敬地献上鲜花、摆上祭品。风吹蜡烛发出“噗噗”的声音,4人环顾四周,仿佛听见了陈瓦德那因为肺病而发出的“噗噗”的喘息声。“陈瓦德,原名陈鸿发(1955-2008),台湾独资企业瓦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墓碑上简单的几行字却不足以涵盖墓碑主人那忠义的本性和执着的精神。
1997年,42岁的陈鸿发和几个曾经一起在台湾本土创业的生意伙伴来大陆投资。一开始,陈鸿发的4个伙伴决定在北京开展他们的事业,但是陈鸿发却坚持将事业的脚步停留在天津。因为他觉得天津作为与北京相距最近的直辖市,有着地理位置上的天然优势,而且经济正在飞速发展阶段,投资的成本相对北京更低,投资风险更小,市场前景更大,而且税收、扶持力度等等更适宜干实业。
在陈鸿发的分析和劝说下,4个伙伴也决定在天津大展拳脚。他们有的干装饰公司,有的投资房地产,有的代理日用品,有的进军服装领域。唯独陈鸿发不改初衷,开起了小工厂,加工一些零部件。
1999年,陈鸿发为了增加产能,花巨资购买了一台德国产的自动机床。当时家人劝他,刚干了两年,用全部身家购买进口机床风险太大。朋友说他,国产机床投资小、生产成本低,反正生产出的零部件会全部流向市场,犯不着那么精益求精。陈鸿发却说:“德产机床自动加工,加工速度快、复杂零件一次加工成型,加工精度准确可靠,自动送料、料完自动停机、生产效率高。咱们享受了这么好的国家政策的扶持,更应该运用过硬的生产技术和精良的机床设备,加工出更优质的零部件,创出我们的优质品牌来。”
于是一台高性能,高精度,低噪音的走刀式自动车床成了陈鸿发厂子里的宝贝,主要用于铜、铝、铁、塑料等精密零件加工制造,适用于仪表、钟表、汽车、摩托、自行车、眼镜、文具、五金卫浴、电子零件、接插件、电脑、手机、机电、军工等行业成批加工小零件,特别是较为复杂的零件。
为了纪念这台机床的发明者,陈鸿发把由这台机床加工生产出的零件命名为“瓦德”牌,并注册了商标。2001年,“瓦德”牌零件以质量过硬、物超所值远销23个省市和地区,人们也开始称陈鸿发为“陈瓦德”,连陈鸿发的家人和4个伙伴也那样叫他。
2002年,随着天津的加工业和制造业重新抬头,竞争逐渐激烈起来。4个伙伴劝陈鸿发趁早把那台昂贵的德国机床卖掉,换几台廉价的国产机床,反正“瓦德”品牌已经树立起来了,不如趁着市场前景好狠狠地大赚一笔。陈鸿发却说:“就是因为那台德国机床,才有了‘瓦德’牌,你们现在叫我卖掉车床,用廉价机床生产‘瓦德’,那不是自欺欺人吗?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机床不能卖,产品标准和质量不能变,我陈瓦德不做亏心事,不赚昧心钱!”
家人和伙伴们听到陈鸿发所说的这段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话还不到两年,陈鸿发的厂子就大不如前了。因为人们都瞅准了加工业这块蛋糕,有实力的外资企业不断注资,有人脉的本土企业不断扩大生产和加工范围,“瓦德”却依然固守着高成本、高质量、低产出的高标准、严要求。好多知情者,包括厂里的技术工人都嘲笑陈老板人傻、钱多,而其中的甘苦,只有陈鸿发冷暖自知。
2002年底,经过几个经商的朋友撺掇,陈鸿发想技术入股一家文具生成企业和一家眼镜生产企业,但因为厂子里只有那一台自动机床,最终陈瓦德竞标失败。2003年初,陈瓦德经过深思熟虑,把工厂让自己的老婆和妻舅代管,然后经过一番运作,把台湾的一个餐饮品牌引进到天津来。他不仅高薪聘请了台湾本地的资深名厨,还空运来一些主要食材和调料,像对待“瓦德”品牌一样认真经营自己的餐厅。周围的人们听说他转战餐饮业,以为他脑子活络了,终于想开了,可是他却语惊四座:“都说天津人民讲究吃,我把台湾餐饮品牌引入天津,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救活我的工厂,总有一天,我要让‘瓦德’品牌重现辉煌!”面对信心满满的陈老板,有的人叹息,有的人赞叹,更多的人沉默,因为他们始终无法明白,为什么陈瓦德为了那台机床,为了自己的工厂,孤注一掷,难道坚守品牌比赚钱更重要吗?
不知道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陈鸿发时运不济,餐馆经营了不到半年,先是面临店面所在地的拆迁改造问题,好不容易迁到新址,餐厅的厨师和服务员又纷纷要求加薪,好容易摆平了员工,餐馆的经营又成了问题,变得门庭冷落车马稀。
2004年初,陈鸿发壮士断腕,将餐馆转手他人,好不容易才止住了亏损。他觉得自己不是干餐饮的材料,他又回到了工厂。当看到那台他挚爱的自动车床,他不仅潸然泪下。他看着车床不知怔愣了多久,最后,他还是决定苦撑、苦熬下去,即使老婆不理解自己回了台湾娘家,即使妻舅一再劝自己改弦更张,但有这台车床在,自己的信念就在,只要信念在,他就不会被打垮,只要还有一口气,他就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站起来。
异常艰辛的两年过去了,厂子非但不见起色,而且工人们的工资迟迟发不下来。陈鸿发只好卖掉了手中看涨的几只股票,卖掉了房子和汽车,拼尽全力支付了工人的工资,而厂子面临倒闭。这时,他把曾经一起来天津创业的4个伙伴叫来,让他们帮自己处理厂房和物资的变卖工作。
“那台自动机床,你打算卖多少钱?”一个伙伴问他。“只有这台车床不卖。”“什么?你是不是疯了,厂子都关门了,工人都树倒猢狲散了,你还留着这台机床干什么啊?”“‘瓦德’是我在天津唯一的资本和念想,如果把它卖了,我在天津这些年算什么?”“你不卖的话,放在哪儿?难道你跟这台机床睡在大马路上吗?”陈鸿发没有说话,友人也不知道他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直到所有的一切都完结了,新的工厂马上就要进驻了,大家问陈鸿发那台机床到底怎么处置。陈鸿发却拿出了一张报纸,淡淡地说:“我到死也不能卖了它,还是送到这里吧。”
这就是这台名为“瓦德”的自动车床的最终归宿——天津市东丽区车床博物馆。4个台湾人此刻正站在这里,默默地凝望着这台车床。而它曾经的拥有者、守护者和捍卫者,早已于车床被捐赠入博物馆的转年,2007年冬因肺病去世了。
“我直到现在都替老陈感到不值,他把最好的年华和全部家当都埋葬在这里,到死都不肯回台湾,硬要留在这里。”“是啊,我还记得他当年曾经信誓旦旦地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的‘瓦德’品牌生产出的零件,会为奥运会做贡献,会成为国人的骄傲。”“谁说不是呢,可惜了那么善良、执著的一个人,他的故事又有谁会记得、知道呢?”“‘瓦德’记得,‘瓦德’知道!”
4个台湾人离开以后,“瓦德”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它的存在仿佛就是一种永远的纪念、永恒的哀悼……
(原标题:《会说话的机器》之德产自动机床——永远的“瓦德” 永恒的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