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口设备维修中,他像中医“望闻问切”一样,摸索出了一套维修洋设备的方法。只要看一看、问一问、听一听、摸一摸,他就能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找到故障原因。凭着这套过硬的“诊断”本领,他手到病除,声名远播,他就是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维修钳工,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陈新海。
“望闻问切”成经典
一台进口设备出现故障,维修工人判断是设备传动系统出了问题,并征询陈新海意见。陈新海只摸摸设备,就得出不同结论:“机床温度低,液压制冷有问题。”果然,温度一调高,故障即消除。德国有一家世界知名的机床企业,每年都要收集各国创新维修技术的经典案例,中国工人陈新海的名字赫然其中。
牡丹江市某机床企业一台洋设备出现故障,4个月未能修复,损失达50多万元,便慕名前来求援。陈新海接到“支援令”后,火速赶到该企业,现场仅听了5分钟就找到了病根,并运用自己独创的维修技术,很快让设备运转起来。有人暗中计算,从迈进企业大门到把设备修好,陈新海仅用3个小时。
严谨细致解难题
沈阳机床集团为适应出口产品加工需要,从某国外企业引进了一台世界顶级成型磨齿机,结果在使用中加工精度出现了严重问题。按照售后服务约定,企业紧急向外方通报,但对方的技术专家正在日本,赶到沈阳最快也要半个月,而且维修费要20万元以上。由此带来的停工、出****货推迟,至少要赔付违约金10万欧元。
心急如焚的陈新海顶着巨大压力,主动请战。他在设备前苦苦研究,两天后,终于找到了故障原因——一个丝杠间隙过大。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展开修复,把没人敢碰的关键件做了高精度研磨,经试车验证、故障排除,大功告成。
国外专家了解情况后惊叹不已,沈阳工人用自己的技术,修复了这样的顶级设备,真是了不起。
勇于创新有“三绝”
陈新海胆大心细、善于创造,颠覆了“修旧如旧”的传统维修惯例,创造了“代、改、创”,人称“陈新海维修三绝”。
“代”,对国外设备的零部件实行国内替代。国外维修最常规的方法就是更换零配件,陈新海用“替代法”打破了这一传统。
“改”,对洋设备进行改进。
“创”,对洋设备进行再创造,让引进设备推陈出新,大幅提高原有加工效率。
几年前,沈阳机床集团车床供不应求,要求齿轮日产量提高10倍,照此增幅需要增加10台铣床,这在当时难以做到。如何在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下提高齿轮产量?陈新海大胆提出了改造洋设备的方案。后来,经他改造的洋设备,加工效率提高了20倍。这项创新成果令人惊叹,填补了国内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