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对照一下,现在的制造有多少是我们自主创新的技术****?有多少自己掌握的技术工艺?有多少自己制定的技术标准,而且是能够达到国际标准的水准?”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近日就制造主题在沪接受记者采访时连发数问。
2018年,上海再次打响“制造品牌”,提出要加快建设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作为多年参与上海制造业政策制定的知名“智囊”,周振华指出,中国工业化发展到今天,工业的规模已经很大了,但是它的软肋还没有解决;上海如果在打响制造品牌过程中能够在这方面有所突破的话,对推动中国工业化、推动中国成为制造强国是可以做出很大贡献的。
在他看来,中国工业“软肋”有三:一,很多关键技术不是中国自主研发,靠引进;二,关键部件还大量依赖进口;三,关键材料同样如此,比如,我们大飞机上把机壳铆起来的铆钉是进口的,“不是说铆钉我们不会生产,主要是材料,因为飞机上面用的铆钉要有很强的抗疲劳性,我们的材料还不过关。”
周振华认为,在这三个关键领域,中国工业是要“补课”的。
上海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民族工业发祥地、民族品牌发源地和集聚地。上海工业产值曾占全国“半壁江山”,也曾形成上海牌手表、蝴蝶牌缝纫机、凤凰牌自行车、大白兔奶糖等一大批家喻户晓的“上海品牌”。
而今要重振“上海制造品牌”,周振华指出,现在真正的品牌已非传统观念上的最终消费品,而是技术,“高质量的发展必须有高技术的支撑。”
他认为,上海打响“制造品牌”应着眼于产业链的掌控力,抓住三方面:一是产业链当中的关键核心技术,二为关键部件,三乃关键材料。
上海在此番打响“制造品牌”时,强调要深化产业扩大开放,鼓励外商投资先进制造业。
周振华指出,打响制造品牌肯定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进行,而是要以开放的姿态,但“单纯依靠引进国外先进制造,可能打响的还是别人的品牌。”
他认为,要从单纯引进国外的企业、生产线、关键部件、关键材料,转化到通过更多的国际交流合作,来促进中国自主研发的能力水平。
“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的构建,在此过程中,要立足于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自力更生。”“你要跟别人比,手上要有资本、筹码,这个筹码就是自主研发的高端技术;由此才能更好地和别人进行技术上的合作,甚至技术贸易,来填补我们在某些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缺失。”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