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下午,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闵行区区长倪耀明介绍了《上海市建设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行动方案(2018-2020年)》相关情况。
“2017年10月,科技部正式批复了上海闵行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申请。日前,市政府关于建设闵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已正式印发。”据闵行区区长倪耀明介绍,这是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中,闵行所担起的重任。闵行区将根据《行动方案》要求,发挥优势、勇担重任,大胆探索、积极实践,破解把“纸”变成“钱”的瓶颈,举全区之力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
倪耀明表示,闵行是上海制造业大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机电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锅炉厂和上海重型机器厂等四家万人大厂在闵行诞生。2017年,闵行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574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290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8.8%,工业税收达299.5亿元,同比增长34.8%。
此外,闵行也是科创资源集聚区,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两所985高校,有8万左右在校生在闵行学习、生活,其中两院院士58名,还包括10多所航天、航空、船舶系统专业院所。闵行区****申请量达14763件,一直处于上海市前列。
再者,闵行也是创新创业活力区,创新人才和企业活跃,已经建立300多家研发机构、7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众创空间孵化培育了2000多家创业企业,2017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61项。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任务的具体推进中,闵行区政府也会“面面俱到”,打通从源头端到企业端的转化通道,提供包括信息、载体、人才、资金、政策等保障支撑。
倪耀明说,闵行将依托上海科技成果信息库建设“闵行区科创服务平台”,与市级数据互通共享,同时开展线上线下的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促进科技信息资源共享。
同时,闵行将加强成果转化载体建设。如莘庄工业区重点建设上海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在南部地区建设智能医疗产业基地,打造亚太地区重要的精准医疗数据中心,国家级智慧医疗、精准医疗产业集聚区;在马桥打造未来人工智能小镇,重点围绕人工智能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小镇;闵行开发区主要聚焦先进制造、生物医药产业等优势产业;在吴泾镇A3地块,规划建设40万平方米的科技产业园区,与国内专业化的品牌科技园区公司合作,建设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科技成果产业化重要基地。
在人才方面,闵行将贯彻落实科创人才30条,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专业人才,推进市场化引才机制、专业人才激励机制等,加大对专业人才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配套,在生态建设、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交通设施、人才公寓等城市功能配套上,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撑也不可少。上海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成果转化早期项目,并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的投融资服务。以及争取科技成果先行先试改革举措在示范区率先落地,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田”;围绕成果转化的需求,修订闵行区的人才政策、科创政策、产业政策,形成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专项政策体系,对实施和服务成果转化的项目、人才、团队、机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