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漠;枸杞,滩羊……第一次来到宁夏的全国主流媒体的记者们视觉、听觉似乎灌满了这些字眼儿。
企业呢,宁夏有企业吗?宽敞的院落,现代化的厂房,标准划一的车间。这肯定是一家大企业。不错,确实是国内仪表行业的大咖级别的“领头羊”,智能化水平快玩到4.0了。真的吗,宁夏竟有这样的企业?!于是,记者们“鱼贯而入”,冲进去操起手里的手机、摄像机咔嚓不止。
“我们是1964年2万元起家的国家一机部的直属企业,‘家底儿’是从上海调来安家的766名技术人员和中专以上学历的职工组成”,吴忠仪表技术研发中心研发部部长李虎生大声介绍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吴忠仪表的故事近乎完美。先后在国内同行业率先研制生产出液压快速切断阀、大口径球阀、直通单双座调节阀等等,直至1976年低温阀用于毛主席纪念堂,1980年自动调节阀走出国门。有人评价说我们吴忠仪表拥有“皇家基因”,其实我们也是一波三折走过来的。
上世纪九十年初,我国开始由计划经济转型发展市场经济,到了2000年左右,多元化经营风起云涌。干什么、怎么干?一句话,企业瞄准什么赚钱干什么、上马什么。于是,吴忠仪表为了赶浪头,曾经瞧不起自己的老本行,改这个,上那个,结果越折腾越赔,越赔越惨,2005年企业濒临倒闭。
痛定思痛!企业带头人马玉山说了一句话至今我们也忘不了:“既然我们曾经是‘山头王’,为什么还要上‘梁山’呢?为什么不顺着自己的‘山头’攀登高峰呢?”。经过自治区政府、吴忠市政府及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2002年,就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调节阀技术,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与德国阿尔卡公司正式签约。通过三步走,到了2010年,吴忠仪表全面走出困境。首先是改制,变国有为民营;其次是产品转型升级,凭借日本的工艺功底,全面引进消化德国控制阀国际顶尖技术;三是通过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实施精密化管理和系统化成本控制。
听说国内仪表业引进一种德国产的什么东西要价1000万,经过贵公司消化吸收自主生产销价才100万?“就是这个,它叫煤浆控制阀!”李部长用手一指展板的右上角:这种煤浆控制阀的日本、及德国技术路径,即ERP操作系统。为了实现本土化生产,经过几年刻意创新,我公司研发出一个量身定制的WRP系统。回过头来看,这种“弯道超车”主要是通过两个关键节点完成的。一个量身定制标准的问题。由于产品特殊性,吴忠仪表尽管实施订单式生产、机械化装配,且许多环节仍采用手工操作或调试。因为造型种类不同,规格标准不一。有的产品一台一个规格一种标准,有的一台一组装备,需要几十个规格和标准。因此生产线上每时每刻离不开计算机里的数据库。另一个是攻克尖端技术问题。多年来,吴忠仪表在引进德国先进技术基础上,自主研发了产品结构设计、 表面硬化新材料技术、热喷涂新技术应用、现代加工铸造等十几项同领域国际尖端技术。
电话那边宁夏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玉山声音洪亮:“现在回过头看,与其说吴忠仪表实现脱胎换骨,不如说完成了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回过头来看,这些年我们走过的路径很简单,就是坚持“两轮驱动”,一个是坚持科学创新,一个坚持精细化管理。
吴忠仪表科技创新新遵循怎样的思路呢?以中国制造2025为先导,工业4.0为目标,建设基于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及智能化的生产设施及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马玉山代表愈讲兴致愈高。作为国内仪器仪表行业控制阀领域的龙头企业,经过多年创新发展,吴忠仪表的控制阀产品涉及100多个系列、10万个品种规格、100多万个零部件;146类质量控制文件,5000多个质量控制点。
智能制造不仅仅是生产设施的变革,更重要的是生产组织、管理模式的变革,企业需结合各自的发展水平,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持续改进。吴忠仪表所采用的智能制造手段主要概括为:以提质增效为目标,进行业务过程再造,以数据为基础,通过底层设备的网络化,业务过程的数据化、设计制造一体化、检测数字化、物流自动化、制造柔性化、管控智能化、管理精益化实现业务管理过程的精细化,也实现了业务执行过程的同步。
智能化控制流程,现代化精密管理。“两轮”驱动,“两条腿”走路。连续五年年均利税递增30%,劳动生产率从20万元提升至100万,人均工资从不到2万增至8.6万……吴忠仪表就是这样在一个西部小城完成了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