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站到用户,如何确保液化石油气瓶全程配送安全?近日,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协会(以下简称四川特协)在成都市召开《液化石油气瓶城区安全配送规范》团体标准发布会,对该标准出台的历史背景、目的意义、创新亮点以及实施路径等进行了深度解读。据了解,该标准是国内首个针对液化石油气这一生活燃料领域制定的城区安全配送规范,将进一步推动液化石油气配送行业走上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轨道,为实现液化石油气安全“多元共治”格局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液化石油气作为居民的主要生活燃料之一,主要依靠液化石油气瓶盛装,并配送至居民、餐馆等用户使用,气瓶由配送单位回收后再次充装液化石油气。据粗略计算,成都市城区液化石油气日用量约400吨,在用和周转的气瓶大约有10万只,由300辆左右运输车辆从充装站运往500多个分销点(主城区46个),再分送给成千上万的用户。然而,该行业长期存在堆砌面包车厢、摩托车电瓶车“挂葡萄式”等不安全配送的“地下运输”行为,成为潜藏于百姓身边的“流动炸弹”。
为了提升城区内液化石油气安全供给水平,规范液化石油气在城市区域内安全配送秩序,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四川特协通过1年多的调研,邀请成都市道路运输行业协会危险货物运输专委会、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和相关专家于2017年1月11日成立了《配送规范》起草小组。起草小组收集各方资料并结合现行法律、法规,2017年2月9日完成了《配送规范》初稿的起草工作。初稿完成后,四川特协将《配送规范》初稿送到成都市道路运输行业协会危险货物运输专委会、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征求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后于今年5月16日定稿。四川特协于5月17日公开发布《液化石油气瓶城区安全配送规范》团体标准,并从6月1日起正式实施。
据了解,该标准分为7个部分内容,涵盖配送单位的基础配送能力、质量安全体系以及应急救援水平等方面。在基础配送能力方面,对配送单位车辆进行了明确要求:配送车辆须配备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配送单位自有专用车辆(挂车除外)要求10辆以上。同时,配送单位须设置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应是大专及以上学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技师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3年以上道路运输行业从业经历。
在出车准备上,该标准要求作业人员应穿戴单位统一制作的防静电工装。装卸要求上,该标准指出“配送时,液化石油气瓶应立放装车,且不能超过两层,两层装载时,应用紧线器加以固定防止配送途中气瓶滚落。”该标准还要求配送单位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进行不少于一次应急演练,每半年进行一次桌面演练。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四川特协会长张利民表示,希望更好发挥标准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保障液化石油气配送“最后一公里”乃至“最后一米”的安全,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