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工业是河津市的一大支柱产业,铝工业转型升级始终是河津市工业实现转型发展的一个瓶颈。为认真践行深入开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开放再扩大”大讨论大实践大学习活动,全力推动河津市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市政协于6月份由吕平副主席带领相关专委会负责人和部分委员,前往贵州省清镇市、播州区和广东省南海区,围绕如何打造华夏铝都这一重大课题进行考察学习。两地敢想敢干、先行先试的先进经验和主要做法,让人倍感震撼,深受启发。
一、贵州、广东两地铝工业发展情况
贵州省清镇市以铝合金、新型铝材生产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制造,电子家电用铝材及相关配套产业,将形成以铝及铝加工为主导的工业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千亿级“贵州新铝城”,2017年成功举办了清镇市铝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与会企业代表当场签约项目9个,投资总额达23.95亿元。播州区将铝产业的定位为煤电铝一体化生产基地,打造“西南铝谷”,重点发展铝合金板带、铝铂、PS版基、铝塑复合板、铝装饰板以及工业型材等铝及铝深加工项目,完善建设大型铝材交易市场和配送中心,实现了铝及铝加工产业链的补齐和延展。
广东省铝加工行业的产业链比较完善,主要集中在佛山南海区及周边地区。南海是中国民用铝型材发源地,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铝型材产销集散地,有“中国铝型材产业基地”之称,现有铝型材企业140多家,年挤压能力300多万吨,产量、出口量均居国内铝材基地的首位,已形成具有明显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产业,2010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广东铝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
二、贵州、广东两地的先进经验与做法
(一)注重顶层设计。播州区将铝及铝加工产业作为主导优势,制定了《播州区“千亿园区”发展规划》,以苟江经济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利用铝、电资源丰富的优势,规划煤电铝材一体化,重点发展铝合金板带、铝铂、软包装、PS版基、铝塑复合板、铝装饰板以及工业型材等铝及铝深加工项目,建设在西南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西南铝谷”;清镇市按照贵阳市铝产业“退城进园”新布局,现已完成了千亿级“贵州新铝城”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修编等顶层设计,核心区面积达6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高纯氧化铝、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制造、建筑铝型材及工业型材、电子家电用铝材及相关配套产业;南海区的企业更是参与了中国第一部铝工业技术路线图《广东铝工业技术路线图》的编制工作,形成了目前全国最大的铝型材加工产业集群,是全国唯一的铝合金型材知名品牌示范区、中国铝型材出口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示范基地。
(二)推进产业配套。清镇市围绕“煤电铝一体化”,依托中铝华锦铝业、贵州广铝等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制造、电子家电用铝材以及关联配套产业,目前已形成160万吨氧化铝、100万吨轻合金新材料及50万吨电解铝及铝合金生产线;播州区为降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根据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等企业特点,严格按照氧化铝为电解铝配套、电解铝为铝加工配套的原则来布局企业,已形成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满负荷生产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南海区虽然没有氧化铝、电解铝原材料,但围绕铝型材加工这一主导产业进行产业链全方位配套,依托强大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和市场需求,带动了金属贸易及再生金属行业的繁荣,集聚了广亚铝业、伟业铝业、考迈托机械、明晟机械等十多家铝型材加工及相关装备制造龙头企业。
(三)发展铝电联产。氧化铝、电解铝都属于电力高耗能企业,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发展都比较困难,不论是清镇市和播州区都提出煤电铝材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发展铝电联产项目。播州区为让企业充分享受国家改革红利,积极争取到了国家电力体制改革鸭溪增量配电试点项目,电费每度降低0.15元左右。
(四)依托集群发展。南海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完整的铝型材加工产业集群基础上形成了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集群,以铝型材加工业为核心,涉及金属贸易、再生金属、铝型材装备制造、铜深加工、电线电缆等行业,集群内企业进行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如对全市模具生产企业开发的模具进行使用共享,仅此一项每年预计可节约成本近3000万元,目前全区拥有上中下游相关企业近万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03家。清镇市为推进工业经济倍增,实施精准招商、底线招商、诚信招商,按分类对入驻企业实行税收扶持、用地扶持、创新扶持、上市奖励、壮大奖励、转型奖励、电力扶持、金融扶持、要素保障、原料保障等十条指导政策,走集群发展之路。
(五)倾力科技创新。南海区在“中国建筑铝型材20强企业”和“中国工业铝挤压材10强企业”中分别占7家和2家,拥有国家集体商标1件,其铝工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多年来的科技创新。考察的广亚铝业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的经费用于研发,获得的****总数达到300多项,公司成立了“广东省铝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参与了多项国家、国际和行业标准的起草与修订,承建了大量知名的国内外大型标志性建筑工程,如鸟巢、水立方、广州白云机场、日本Epson、迪拜海湾之门、俄罗斯联邦大楼、德国法兰克福航空铁路中心等,见证了全球建筑业的辉煌。
(六)优化政务环境。清镇市为切实抓好“千企改造、千企引进”工程实施,策划了清镇市铝产业高峰论坛,邀请全国多位行业顶级专家及42家业界“大伽”齐聚清镇,探索“新常态下铝产业创新发展之路”。南海区工业企业达到5.72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271家,得益于各级政府积极充当企业的“店小二”,主动提供“一站式”全程跟踪服务,哪个部门、哪个环节、哪个人出现了问题,就一对一地问责,每年举办的“广东铝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已成为中国铝加工行业的年度盛会。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通过几天的参观考察、学习交流、研究讨论,借鉴两地的先进经验和主要做法,结合河津市实际,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规划先行。规划具有方向性和引领性作用。通过调研和外出考察,铝工业也是贵阳市的主要产业之一,产业发展和河津市极为相似,氧化铝年产能200多万吨,电解铝年产能50万吨,过去铝加工方面停留在原材料的初级加工上,产业发展止步不前。为了实现铝工业的转型升级,2016年清镇市确立了打造千亿级“贵州新铝城”的构想,抓住贵阳市铝产业“退城进园”的契机,发展煤电铝材一体化,2017年成功举办了“铝产业高峰论坛”,邀请全国多位行业顶级专家及42家业界“大伽”齐聚清镇,探索新常态下铝产业创新发展之路,很快就吸引中国铝业、广铝集团、锦江集团等龙头企业入驻,铝工业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河津市要实现打造华夏铝都的战略目标,当务之急就是制定和落实河津市铝工业转型升级战略规划。借鉴贵州经验,及早在河津市举办铝工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十分必要,可邀请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及部分全国50强铝加工企业,对河津市铝工业发展进行把脉会诊,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聘请一流的规划团队、专业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按照煤电铝材一体化发展思路,本着务实、接地气、操作性强的原则,从顶层对河津市铝工业现状进行科学论证,制订出打造华夏铝都的发展路线图和实施时间表。
(二)龙头带动。龙头企业对整个行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举足轻重,要打造华夏铝都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就是空谈,河津市铝加工在诸多优势条件下多年来一直原地发展、踏步不前,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是主要原因之一。广东南海区之所以发展的快、发展的好,就是因为集聚了众多全国著名的铝型材加工及相关装备制造龙头企业,铝型材年产量250万吨占到全国1/10,出口量近30万吨占全国1/3,对广东乃至全国的铝工业发展也都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要实现转型升级,就应加大招商力度,选好商、选大商,想法设法促使大型龙头企业在河津市落地,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产业发展。首先,出台吸引企业入驻的优惠政策招商,可参照贵州《清镇市铝精深加工产业招商引资十条扶持指导政策》,在税收、土地、创新、上市、壮大、转型、电力、金融、要素、原料等诸多方面,强化细化招商引资的系列扶持政策,让外来企业看的明白,从而敢投资、愿投资。如清镇市在税收扶持上,规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中地方政府的留存部分,按第一年100%、第二年80%、第三年至第五年按50%额度予以返还;其次,盯紧大企业实施精准招商,转型升级仅靠原有的小企业绝对不行,必须在产业链招商上做足文章,通过吸引全国铝加工10强企业在河津市投资设立分公司、控股经营当地加工企业等多种形式,将已有的原材料优势就地转化,实现产业链就地对接;第三,充分利用新设立的经济开发区招商,大力度实施土地整合,彻底扭转河津市先有企业再有园的旧格局,同时对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气以及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提升改造,增建部分标准化厂房吸引投资,争取全省煤电铝材一体化试点方案解决电价问题,让开发区成为招商的亮点招牌;第四,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招商,莫让服务型政府建设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应建立一套体制机制,让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都能当好企业的“店小二”,主动提供“一站式”全方位跟踪服务,并建立问责机制,不论是哪个部门、哪个环节、哪个人出现了问题,都必须进行问责。
(三)集群发展。铝工业需要高资金投入,也需要包括原料、模具生产、设备配套、研发能力、人才、物流等各种产业配套,依靠集群的力量实现产业发展质的提升。广东南海区没有一家原铝生产企业,而铝型材产品产能达到250万吨,形成了一个以铝型材加工业为核心的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集群,涉及金属贸易、再生金属、铝型材装备制造、铜深加工、电线电缆等行业,集群内拥有上中下游相关企业近万家,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103家,凭借强大的实力成为全国最大的铝型材加工产业集群,全国唯一“铝合金型材知名品牌示范区”、中国铝型材出口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示范基地。
为此,借鉴广东的经验,首当其冲的是先打破思维瓶颈,把过去一直集中在“氧化铝不流失、原铝水不落地”原则下,再设计下游的氧化铝深加工和电解铝深加工的思路,从“点”与“线”的层面扩大到“面”的集群配套发展上来,树立集群化发展的思维,对产业进行大布局,构建铝深加工及其上下游服务完善的产业链,覆盖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原材料、备件、辅助材料物质供应、铝材生产加工、铝材产品市场交易、行业会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平台等领域,通过集群集聚生产要素,实现物流、信息、技术共享,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通过政府搭台,吸纳本地铝加工企业、外地知名企业、专家学者进入交流平台,互通发展信息、产品信息、技术成果,达到信息共享。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对本地企业进行大力度的联营、股份制重组,并鼓励河津市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定期组织企业家走出去,到知名大型铝企业参观学习,吸取他们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吸引发达地区相关产业向河津市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