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文旅、大地、云时代、交控、航产等一批专业化大集团公司相继成立,优化了山西省属企业产业结构布局,也让山西国企“一煤独大”格局有所改变。这些新型国企不仅是山西省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构架起了山西国民经济的“四梁八柱”。
新国企改变“一煤独大”格局
“四梁八柱”构架渐现
近日,记者在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城以北的山西省文化产业园看到,经过一年多建设,具有山西特色的青砖灰瓦的仿古建筑已初具规模,这里既有展览馆,也有酒店。园区工作人员介绍说,整个园区是山西文旅集团重点打造的文化产业之一,分为119驿站片区、博物馆片区、会展中心、文化康养等八个片区,将于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山西文旅集团自去年8月成立以来,各项文旅产业发展迅速。集团重点打造的“文化旅游业开发运营平台、投融资平台、智慧旅游信息化平台”三大平台公司已经搭建;酒店管理、景区开发运营、智慧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地产、投融资等六大主业板块正逐步落地。
2017年6月,山西省国资委主任郭保民在解读《关于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的指导意见》时就明确表示,煤炭目前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未来要树起山西国民经济的“四梁八柱”。郭保民说,为建好“四梁八柱”,山西要新组建一批承载山西经济发展的专业化的大集团公司。第一个是组建山西文旅集团,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的大集群。第二个是组建山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更好地让资本发挥作用。第三个是云时代大数据公司,要围绕国企改革发挥大数据作用,将大数据作为产业,为国企改革、为山西经济发展服务。第四个是大地公司,围绕实现土地占补平衡,在吕梁、临汾、运城进行有效的土地整理,整理后通过交易来为开发区提供土地,同时为采煤沉陷区修复土地,进行工业固废的治理,实现固废利用。
业内人士认为,文旅、大地、云时代、交控、航产等一批专业化大集团公司的成立,既优化了山西省属企业产业结构布局,也为山西省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比如大地公司,2017年初,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在山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首先提及成立大地公司想法,他认为“山西采煤沉陷区治理任务重、持续时间久,市场很大,是否可以组建一家专业的矿山修复和土地整理方面的公司,另外山西的工业固废量大,可否组建一家专业的固废处理公司”。2017年8月,承担山西土地整治、固废处置、矿山修复重任的山西大地公司正式成立。
山西交控集团的组建则是为破解交通债务在政府性债务中的比例居高不下、数额巨大这一难题。山西交控集团董事长袁清茂说,自去年组建以来,山西交控集团就运用市场化思维和手段,解决了过去想解决而无法解决的难题。集团与国家开发银行山西分行合作,通过融资再安排,消除区域性金融风险隐患;积极筹建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股权融资辅以债券融资等市场化方式,实现高速公路股权多元化;大力推进设立交通产业基金,提高现有处于盈亏平衡点之上高速公路的盈利水平,促进集团公司“强身健体”;着力打造上市平台,将高速公路优质资产注入山西三维上市平台,适时更名为“山西高速”,利用资本市场再融资,从根本上破解山西省交通发展的资金难题。
非煤领域成绩抢眼
新兴产业促企业精细化转变
山西省国资委7月9日召开的2018年上半年省属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从盈利情况看,省属企业除7户煤炭企业外,太钢和汾酒依旧成绩抢眼。上半年,太钢集团钢材产销量同步增长,其中出口量同比增长10.8%;实现利润32.6亿元,同比增长365.5%。汾酒集团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实现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47.9%。
山西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产业结构看,省属企业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国有企业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2%,利润同比增长133.3%。其中,太钢集团高端碳纤维、纳米晶超薄带材、镍基合金等初具规模,新兴产业累计实现利润3.9亿元。晋能集团清洁能源板块迅速崛起,资产由37亿元发展至189亿元,累计实现利润2.8亿元。晋煤集团煤层气板块加快“低产区”抽采、改造等关键技术攻关,强化过程管控,累计实现利润3.2亿元。在传统产业领域,省属企业煤炭板块产销及价格同步走高,电力板块发电量同比增长17.5%,化工板块扭亏持平,均表现不俗。
山西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山西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山西通过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一批新产业、新动能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2018年5月3日召开的山西省属国企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推进会上,山西明确提出强化目标引领,从增加值、煤炭转化率、僵尸企业出清、新兴产业投资等方面确立转型指标体系,各省属国企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同时,记者了解到,2018年,山西省国资委将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投向,突出新兴产业培育和主业发展质量,推动国有资本70%以上集中到基础性行业和关键领域。同时,要“一企一策”实行个性化考核,通过科学的、鲜明的考核导向,推动省属企业加速转型。
山西部分省属国企受访干部说,山西国企正在由重规模、粗放式向重效益、精细化转变。以前一些国企存在“靠打营养液、吃激素”,为了做大规模、数字,自个儿辗转腾挪,顾了“面子”却伤了“里子”。如今,山西明确提出转型指标体系,推动发展新动能,就是对企业的“虚胖”行为开出的良方。
国有资本布局进一步优化
力争A股、H股等资本市场有新突破
随着山西省国企国资改革进入全面“施工期”,2018年被确定为山西省国企国资改革的攻坚年。山西省国资委明确将全面深化混改,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力争A股、H股等资本市场有新的突破。
首先,全面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集团层面继续推进建投集团、汾酒集团混改,在各集团选择5家左右企业推进混改,稳步推进员工持股试点。加快落实两批“腾笼换鸟”项目落地,加强市场对接,通过让渡股权置换资金,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对接资本市场,优化上市公司配置,加强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培育,力争企业A股上市有新的突破,重点辅导国际能源在H股上市,新增3至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引导和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再融资,融资规模同比提高30%以上。
其次,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在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的基础上,加强企业集团和分子公司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打破职级界限,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积极稳妥实施干部退出机制,实现公司直接用工同比减少。开展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工作,进一步完善外部董事制度。完善省属企业专职外部董事薪酬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科技人员激励机制。
第三,提升国资监管水平。全面推进“放管服效”改革,采取分类定位,明细权责边界,授权经营方式,指导股权类和产权类公司规范运营,提高资本回报率。“一企一策”签订经营业绩考核目标责任书,突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上市公司导向。出台经营业绩第三方评估办法,建立省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年中期考核制度,加强考核成果的运用。明确企业主业和辅业目录,严格投资监管,全面推行格盟先进管理经验。
第四,探索山西省属企业委派总会计师管理工作,强化出资人、外派监事会和审计、巡视协同监管制度,建立国企大数据监管系统,对省属企业继续开展专项审计。完善与强化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职责及运作机制,重点在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促进“腾笼换鸟”和僵尸企业出清方面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