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烟台中集来福士船厂,一直在波斯湾海外市场打井的胜利十号钻井平台,刚回国不久便投入紧张的坞修作业。胜利海洋钻井公司经理许军富说,过去的81个月中,这座平台实现创收2亿多美元,日费签认率保持在98%以上,“之所以回国,除了不能再等的坞修,还有市场战略调整的考量。”全方位坞修后,等待它的将是而是更广阔、更灿烂的明天。
近日,一笔1800多万美金的回款再度成为员工们热议的焦点,这对处在扭亏脱困关键时期的海洋钻井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40年来,作为拥有10座钻井平台、1700多名员工的专业海洋工程企业,最高时年钻井进尺20万米以上,而今年上半年,却只有3.47万米的工作量,是近年来同期工作量最少的一年。
面对国内外海洋油服市场的严峻形势,海洋钻井公司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去年,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海洋钻井公司新胜利一号、胜利四号钻井平台分别与壳牌尼日利亚和尼日利亚NEWCROSS公司签下“大单”,并已于今年上半年开钻。
一下抽调走两座钻井平台,胜利市场50米水深钻井平台成为空白。“考虑到国际油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日费一降再降,回款慢,财务风险凸显等综合因素,公司决定胜利十号平台回国修理。”许军富说。
据了解,自2011年8月赴波斯湾打井以来,胜利十号平台圆满完成2期合同,期间日费签认率保持在98%以上,创收2亿多美元。6月17日,经过21天6000余海里远航,平台安全到达烟台。锻造攻坚克难的团队
“炎炎8月,是波斯湾一年之中最酷热、最难熬的日子。”回忆起刚到波斯湾施工时的场景,平台机械技术员晓枫记忆深刻。两张照片可以表明员工们刚到波斯湾时遇到的“烧烤”施工模式,第一张是新华网的新闻报道中阐述,波斯湾体感温度达74℃,属世界上最极端的温度值之一;另一张是温度计显示,机舱环境温度55℃。
与机舱一样,泥浆泵舱作为相对密闭的舱室,机器运转产生的热量、井内泥浆带出来的热量和环境温度,让修泵员工深深地体会到施工环境的艰辛。高温下,空调因“水土不服”罢工了,房间里无法居住,餐厅、走廊和飞机坪上,睡倒了一片下班休息的“Sinopec红”。
2011年,让刚到平台不久的安全官生玉波印象深刻的是倒班,“每次要熬过3天2夜8250公里的日夜兼程,多次倒换车、飞机、船,最后一站要坐14小时的船,上平台就要马上接班。”倒班船条件有限,遇上大风摇晃的非常厉害,老海员的他都吐得七荤八素,“客舱里还有不知名的虫子,咬上就是鸡蛋大小的包。”
事实上,最难的还不是环境艰苦,平台独立在海外生产,各项保障工作全凭自己解决。施工伊始,为提升平台自持力,他们打破岗位设置,成立了设备抢修小组,24小时保障平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修理,锻炼了超强的动手能力。
有一次,司钻房变频系统综合控制设备出现故障,厂家称需要10万元修理费,还要包专业维修人员的机票和食宿费用。平台电气师张镖经过一番研究,仅花10元钱购买了4套元器件,就自己动手修好了;平台推行“工匠级”装备管理,除电机和有资质的检验外,全部实现了海外自修,没有因设备原因扣一分钱日费,设备完好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
海洋钻井公司党委书记张居峰认为,经过40年的锤炼,海洋钻井公司锻造了一支敢于且能够创造奇迹的队伍,这也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所在。完美的合作对象
在渤海湾施工期间,席卷全球的低油价一度导致油服市场全面遇冷,区域施工平台由30多条减少到13条,胜利十号却岿然不动,始终坚持把“日费制”井当作“大包”井来打,市场看中的正是海洋钻井公司高品质的服务优势和管理。
波斯湾海域油气富集,施工井高压,高含硫化氢,加上甲方所能提供的条件有限,安全风险级别很高。为此,胜利十号平台突出应急实战化、常态化演练,让每一名员工将各种工况下突发应对成为本能。
BS-16井第三方试油作业期间,天然气压力突然失控飙升,洗井的柴油伴随着天然气的啸叫声喷出井口,油雾混合气顿时弥漫了整个平台,这时如果遇到一丁点火星,后果不堪设想。 紧急情况下,平台立即启动弃平台和井控应急预案,所有人员第一时间集合到飞机坪准备弃船逃生。平台副经理郝绍辉等4名员工迅速穿戴空气式呼吸器,顶着强烈的气流和压力爬上钻台,熟练操控100米深井下的安全阀关井,最终得以安全脱险。
“你们展现了友好和合作的精神,这是一次完美的施工。”BS-19井三开高压盐水层施工期间,平台收到业主监督穆罕默迪的一封感谢信,对平台在安全优质高效施工表示赞赏。像这样的表扬信,平台几乎每年都会收到。
81个月来,胜利十号平台闯过了重重难关,以过硬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赢得了业主IOOC和甲方SMS的高度评价,交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坞修结束后,平台将拖航至埕北32B井组施工。
张居峰认为,7年来,胜利十号平台从国内、国内反承包市场走向国外市场,又回到了熟悉的国内市场,“将国内外优质高效施工的经验应用在日后施工中,这既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会为海洋钻井公司高质量发展继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