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海洋报8月29日报道,8月28日,2018“蓝碳倡议”国际会议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旨在增进国际社会对亚太地区蓝碳发展的了解,推动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蓝碳相关科学研究,为全球蓝碳增汇技术发展和温室气体减排方案提供创新思路和智慧。
会上,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威海市人民政府、保护国际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共同发布了“威海倡议”。倡议明确,滨海湿地在支撑海岸带社会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呼吁进一步加强保护和修复海岸带生态系统,深化健康养殖和微型生物在海洋碳循环和碳汇功能方面的研究,并就未来支持蓝碳生态系统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和国际合作领域等方面达成共识。
蓝碳是指海洋生物吸收并固定的碳,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滨海湿地是最受关注的蓝碳生态系统,而海洋养殖和微生物也被指出具有较强的碳汇作用。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蓝碳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和潜力。中国通过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建设海洋保护区网络,严格控制围填海,实施“蓝色海湾”整治、“南红北柳”湿地修复、“生态岛礁”等工程,积极恢复滨海湿地和近海生态系统功能。下一步,中国将鼓励蓝碳科学研究,建立蓝碳标准体系,促进蓝碳国际合作,提升中国蓝碳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蓝碳倡议”工作组会议于8月28日-9月1日举办,与会中外专家将深入交流蓝碳科学技术、蓝碳政策、工作现状及蓝碳储量估算等热点问题,探讨渔业生态系统和海洋微生物碳泵在海洋碳汇中的重要性,分享相关国家在蓝碳研究方面的成果和实践经验,共同推动全球和区域性蓝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