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数控机床的女人是什么样?雷厉风行还是大大咧咧?在拿到沈赤枫的材料时,仅凭着相片和以前一些宣传报道的视频,难以完全判定。
2019年1月30日早晨七点半,记者从南京南站乘坐高铁到苏州,然后乘坐出租车到了中核苏阀公司。由于导航定位的误差,记者在该公司华侨路门前等待,久没接上头。电话沟通之后,才发现走错了门,需要往回走几百米。正往回走着,远处一个身着蓝色工装、头戴黄色安全帽的女人由慢走到小跑,打着招呼一路迎了来。
“赵老师,很不好意思啊,没说明白,让你多走了几百米。”迎面而来的沈赤枫,很客气,声音不大,温温柔柔,却透着一股子坚定。
“沈老师您太客气啦,这点路不算啥,正好参观下公司。”
在省总工会提供的材料上,对沈赤枫这样表述: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数控机床班班长,2015年全国劳模,首届“江苏工匠”。参与公司核电关键阀门的开发,攻克了阀门生产中的多项技术难,多项产品获得国家发明****,打破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为核电国产化作出了贡献。
跟沈赤枫一路寒暄着,走进了位于行政楼二楼的沈赤枫劳模工作室。与大多数劳模工作室差不多,墙上摆放着工作室成员、目标、愿景、成果,还有一些阀门零件。
“看这个没感觉吧?带上安全帽,我带你去车间感受一下。”她说,其实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车间里,工作室来得不算多,开会的时候用一下。
车间就在行政楼的后面。走进车间,工人不算多。“很多工人都是外地的,这几天陆陆续续不少人提前回去了,过春节也要准备准备的。”她说,我是苏州本地人,坚守到最后一刻钟。说完,她又呵呵呵呵地笑了起来。
“这里面是正准备打孔的阀门,你有没有看过?”得知记者没有看过,沈赤枫说,我给你演示一下。关上数控机床的门,拉过门外的显示屏,只见她左右手不停地按着各种按钮,工作指示灯亮了起来。透过机床门上的小小玻璃窗,一个U钻插入孔内,激起很高的水花。显示屏上,转速每分钟1300,平均1分钟打好一个孔。
“我们在机床边工作了这么多年,身上都有一股切削液味道了,你闻到了吗?快洗不掉了。”她说,每次调试都要选择合理的切削参数,这样孔才能比较平滑,误差也才能尽量小。
数控机床的前面桌子上,摆放着她所在的阀门事业部1月份工作计划,以及各种测量工具,其中有一米长的游标卡尺、一寸千分尺。
由于所做的阀门是用在核电站上,因此对精度要求特别高。“一般精度是0.02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4的精度。”她说着,拔了自己一根头发丝,用千分尺测量起发丝的精度。
从一名普通的机床工人到公司核工程阀门事业部数控组组长,沈赤枫硬是凭着一股子钻劲儿,在男人的世界打下了一篇天。“干久了,就越来越喜欢。我们这里有一台数控机床,全英文界面,只能我操作。”她的话语中带着一股子骄傲。
这台机器,制造出了“华龙一号”所需要的关键阀门。
核电项目"华龙一号"被誉为继高铁之后中国的第二张名片。其中,主蒸汽隔离阀是核电站二回路主蒸汽管道上最重要的安全屏障,属于核电厂重大关键设备,它的国产化对“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及“走出去”至关重要,将进一步提高其安全性、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
由于此前漂亮的完成一个个任务,“华龙一号”所有需要的主蒸汽隔离阀和另一款新型阀门样机的制造任务交到了沈赤枫的团队。从2010年接到任务,到2018年5月样机调试任务结束,沈赤枫和团队一起工作了8年多,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点。
在工厂车间内,“华龙一号”主蒸汽隔离阀交接的横幅还挂在组装架上。走到这里,沈赤枫回忆说,当时在安装测试时,有个连接部件出现问题,我和团队一直工作了16个小时才搞定,离开的时候天蒙蒙亮。
“这款新型阀门样机,一个零件的毛坯就100多万元。”沈赤枫一门心思铺在上面,不停地调试。“别人做不来的,我偏要把它做下来。”她说,一般零件合格率是97%,我们团队的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
交接、安装、调试、成功。“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至少节省了50%的成本,还可以通过出口创收,接下来就是量产了。”她说。
跟着她在车间转来转去,难以想象一个个核电领域的关键阀门出自这里。“您每天在车间要走多少步?”“微信上看着,基本上每天17000步吧。”
19岁技工学校毕业,从一名普通的技工到数控机床的高级技师,沈赤枫一直有个珍藏的宝贝——一把刀。打开一层又一层的油纸,她拿出来这把珍藏了29年的刀,刀头只有米粒大小。“这是我独立磨成的第一把刀具。军品加工所选用的刀具,由于要和零件的形状相匹配,因此很多刀都需要自己磨,车刀在直径4毫米的孔内,误差不超过1.5丝(发丝的五分之一),这把刀我磨了三天,手上全是血泡。”她说,虽然现在用不上了,但遇到困难时常常拿出来,以此鞭策自己。
“对于2019年有什么期待?”
“加工出更多优质的核电阀门,为国家核电站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