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2日,被誉为“中国版纳斯达克”的科创板终于鸣锣开市,首批25家公司上市交易,掀开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新篇章。恰逢农历节气大暑的前一日,科创板第一个交易日喜迎开门红,为火热的夏季再添一波热潮。
1944年,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在7月22日得以确立。尽管该体系实施不到30年就被宣告结束,但它却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75年后的今天,科创板的横空出世也为科技创新企业创设了更加自由化的资本运作环境,足以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史上立下里程碑。
有人说,科创板像是一座灯塔,为新经济指引方向,以资本的力量培育“硬科技”。未来,国内具有发展潜力而苦无资本支持的科技创新企业,不再需要远走他乡上市,完全可以通过科创板这座桥梁走向资本市场。同处于技术型科技产业,科学仪器企业无论身处局内还是局外,都与科创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安集科技、心脉医疗、西部超导……25家公司以高调的姿态站在聚光灯之下,成为了第一批亮相科创板的科技创新企业。从证监会行业分类来看,其中仅有1家来自仪器仪表制造业的科创板公司——福光股份。不过,这些科创板公司大多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这些领域恰恰都与科学仪器息息相关。
诚然,大部分科学仪器企业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在科创板上市,无法与这些行业先锋同台竞技。但是,这不代表未能上市的科学仪器企业就与科创板无关。他们的产品和技术可以成为一股隐形的力量,提高其他科技创新企业的研发能力,为后者登陆科创板创造重要条件。要知道,企业在上市之前必须接受机构评估,其中一大评判标准就是,企业是否拥有高效的研发体系,是否具备持续创新能力,是否具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和潜力。除了研发人员和研发投入之外,研发设备情况也是需要考察的重要因素。因此,一些企业为了上市会大量采购先进的科学仪器,以便更加顺利地通过评审。一旦企业成功上市融资,就会拥有更加充足的资金来加大研发投入,届时采购更多仪器设备也是不在话下。
除了看涨的市场规模,很多科学仪器企业想必都对科创板有一定的愿景。以往,沪深主板、中小板的门槛可望而不可即,为此更多的科学仪器企业瞄准了看起来更友好的创业板。但是,创业板的要求并不低,它的上市准则是连续两年盈利且净利润累积不少于1000万,或一年盈利且营收不少于5000万。很多科学仪器企业以硬技术为核心,初创阶段亟需资金投入,却很难达到如此高的盈利水平。此外,新三板对于投资者的准入门槛过高,资本欠缺灵活性和流动性,也同样不太适合科学仪器企业发展。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前提下,我国才决定开设科创板,解决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对科学仪器企业来说,采用注册制的科创板入市门槛更低,上市效率也会更高。更重要的是,有别于传统的估值方法,科创板不再以持续盈利为唯一目标,而是以市值为基础,考察研发投入、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多个维度的指标。毫不夸张地说,即便企业还没有盈利,也有机会上市。比如,预计市值大于15亿,近1年营业收入大于2亿,近3年研发投入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大于15%,就可以在科创板上市(如下表)。
具体标准参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
当然,这并不代表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是轻而易举的,上市也不代表能立刻融资走上事业巅峰。由于科技创新企业商业模式较新、业绩波动可能较大、经营风险较高,因此科创板对投资者设立了较高的门槛——资产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参与证券交易24个月以上。这意味着,参与科创板投资的主要还是一些在主板摸爬滚打过的老手,至少具备一定的投资经验、资金实力、风险承受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这样的门槛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入市企业的资金来源,又能保护一些中小投资者,不至于让太多市场人士吃上“闭门羹”。
长期来看,较高的投资眼光也有利于形成更加优胜劣汰的市场化鉴别机制,优化整体投资环境,让更多优质企业“冒头”。归根结底,无论是科学仪器企业,还是其他科创公司,想要在科创板上市并且混得风生水起,必须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只有征服了市场,创新才拥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