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至29日,四年一次的第十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在杭州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和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浙江大学、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金盾压力容器有限公司、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卓然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青岛新力通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森松(江苏)重工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来自国内科研、设计、制造、使用、检验、高校、安全监察等系统和英国、美国、日本、爱尔兰等国家的外籍专家学者共500余人参加会议。
27日上午,会议隆重开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压力容器分会荣誉主任委员、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陈钢,浙江大学副校长严建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陆大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处长徐锋,天津大学浙江国际创新设计与智造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国彪等领导和来宾,分会荣誉主任委员张立权,分会荣誉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涂善东,分会荣誉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学东,分会荣誉主任委员、原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局长宋继红,分会荣誉主任委员寿比南,第十届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教授郑津洋,分会副主任委员王冰研究员、徐钢教授级高工、程光旭教授、巩建鸣教授、谢铁军教授级高工、刘应华教授,常务委员马夏康等分会相关领导在主席台就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局长贾国栋线上参加。
开幕式由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冰主持。
陆大明秘书长向大会宣读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聘任名单。
严建华副校长代表承办单位浙江大学向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借助与会专家的视野和智慧,广泛研讨、深入交流,推动压力容器技术更高质量发展,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开幕式上,郑津洋宣读第三届中国压力容器优秀青年论文授奖公告,涂善东宣读第二届“金盾杯”中国压力容器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授奖公告,与会领导向获得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优秀青年论文的20余名青年才俊颁发了证书。
开幕式后举行了主旨报告会,由寿比南和谢铁军主持。
陈学东院士作了题为“我国压力容器高性能制造技术进展”的主旨报告,从国家对高端装备的质量竞争力提升和高性能制造需求出发,对压力容器高性能制造内涵进行了分析,回顾了 “十三五”以来我国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与维护技术进展,包括标准体系建设、基于风险与寿命的设计制造、在役长周期安全保障等,面向“十四五”和 2035 远景目标以及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部署,提出了我国压力容器高性能制造技术发展面临的若干需求与挑战。
贾国栋局长作了题为“压力容器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的主旨报告,回顾了当前我国压力容器相关技术及安全监管取得的进展,对传统建造维护技术存在的薄弱环节、新能源领域的应用、超期服役等当前压力容器安全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提升质量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本质安全提升风险防控水平、加强基础研究提升支撑能力、完善制度体系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阿肯色大学(University of Arkansas)副校长、弗吉尼亚州布里斯托尔WireTough 气瓶公司总裁Ashok Saxena院士在题为“氢能:压力容器行业的挑战”的主旨报告中,介绍了适用于35~100MPa的II型高压储氢气瓶的设计、结构完整性试验及解决方案。报告对氢能利用中高压储氢气瓶研发、设计与制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宋继红局长作了题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建设回顾与展望”的主旨报告,回顾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建设过程,围绕特种设备安全治理,论述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基本制度及其理论基础和基本经验,对特种设备法规体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指出了特种设备安全法存在的不足,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明显暴露出来的制度缺陷等问题,阐明了特种设备法律法规亟待修订的观点;结合贯彻新思想、新理念,落实新决策、新部署,提出了特种设备安全法治建设的目标设想和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议。
涂善东院士在题为“承压设备结构健康监测”的主旨报告中,从中央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要求出发,指出了对承压设备开展安全监控与风险防范的重大意义。报告分析了国家“十四五”科技重点专项规划,提出了特种设备全寿命周期安全风险智能防控等与承压设备安全直接相关的技术研发方向。报告重点对承压设备结构健康监测面临的挑战和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对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寿比南研究员作了题为“压力容器基于失效模式设计技术进展”的主旨报告。报告系统总结了中国压力容器标准体系的建设历史,分析了中国压力容器标准体系的特点,回顾了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论述了失效模式设计方法当前面临的挑战。报告对加强科学技术研究、系统推进理论方法、数据支持和工程实践整体解决方案提出了具体建议。
郑津洋教授在题为“我国氢能高压储运设备发展现状及挑战”的主旨报告中,对近年来国内外已发生的多起涉及氢能的事故进行了简要回顾,对氢能高压储运设备的基本特点、发展现状和面临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氢能储运装备技术的若干研究建议。
大会主旨报告紧扣当前我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目标和“双碳”战略,紧密联系当前我国压力容器技术现状和国内外发展趋势,提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建议对指导我国今后压力容器技术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学术技术交流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分材料、设计、制造、使用管理、核电等不同组别宣读交流了179篇论文。这些论文反映了我国压力容器行业四年来的发展动向、取得的科研及工程实践成果。
本次学术会议还设有国际分会场,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Pingsha Dong教授、林德公司Kang Xu先生、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Kochi Yagi教授、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David Nash 教授、Haofeng Chen教授、爱尔兰国立大学的Sean Leen教授、英国EDF能源的Yuebao Lei教授、苏州核能研究所师金华教授、清华大学刘应华教授、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李海文教授围绕焊接残余应力及安全评定、氢服役环境相关的ASME标准、蠕变裂纹萌生机制、承压系统增材制造技术、英国高温结构完整性评估、承压设备部件设计与寿命评估软件等进行技术交流与讨论,对压力容器相关技术发展开展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