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调试、零件打磨……2月9日,在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机床集团)生产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2月7日,按照重庆市委统一部署,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赴巴南区、南岸区调研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了解各项目和企业在生产、用工、科技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情况。重庆机床集团就是调研企业之一。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市区两级领导就来调研,体现了对制造业的重视和企业的关怀,这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信心。”重庆机床集团董事长刘德永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床是一切工业制造的基础,有“工业母机”之称,对制造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齿轮机床行业排头兵企业,重庆机床集团将继续着力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为重庆乃至全国的制造业发展作出贡献。
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走进重庆机床集团的装配车间,一台台崭新的机床映入眼帘。
“这台设备可不简单,这是国内首台大规格高精度蜗轮母机。荣获了2020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机床集团工作人员指着门口最显眼的一台设备介绍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设施设备都会用到蜗轮。但对于高精度蜗轮加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存在极大的技术难题。为此,重庆机床集团牵头组成的“高精度蜗轮加工关键技术及其专用装备”项目攻关组,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支持下,联合重庆大学等单位最终研发成功国内首台具有在机检测功能的高精度数控蜗轮母机,解决了国外对我国高精度蜗轮制造技术的“卡脖子”难题。
高精度蜗轮母机,仅是机床集团近年来加大产品创新的一个缩影。
“重庆机床集团长期致力于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欧洲机床研发中心等,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刘德永介绍,为保障技术和产品创新,机床集团的年度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已经达到7%以上,企业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200余项;累计获得授权国家****500余项,牵头制修订齿轮机床国家标准50余项。目前已有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进口替代。
“十四五”期间绿色装备要占三分之一以上
刘德永坦言,近两年,制造业面临着疫情影响、供应链瓶颈等难题,但是机床集团坚持创新引领,将绿色、环保、智能化工厂及产品作为企业“转型升级、产品结构调整”主线,在去年,集团核心产业的订单仍然实现了60%以上的增长,销售收入增长了30%以上。
“调研中,张轩主任希望企业在新起点上展现新作为,以实干者的姿态展现新担当,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努力把企业做优、做大、做强。她表示,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帮助企业解忧纾困,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刘德永说,面向未来,重庆机床集团将秉承“装备中国,服务世界”的企业使命,“建百年企业,创世界一流”的企业愿景,致力于打造国内高端智能装备领先企业,全面推进产品及制造智能化,建成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以及深入开展制造工艺技术研究,继续巩固和保持国内制齿装备第一品牌,国内市场综合占有率领先;大力发展高端制齿装备、高端复合机床、绿色装备、智能制造及工业服务、精密加工制造等五大业务板块,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懈努力。
刘德永举例,以发展绿色装备为例,目前企业正在加大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领域的设备研发生产,“十四五”期间,该板块的装备要占到总量1/3以上。机床板块将紧随产业发展趋势进行调整,例如加大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加工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