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委科技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21年度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绩效评价结果,浙江省温岭泵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绩效评价为“优”。
2018年以来,温岭市科技局探索以创新服务综合体模式为传统产业进行科技赋能,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泵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集聚研发、设计、标准、人才等高端创新要素,构建产业、创新、服务三链集成的全新生态,全力破解泵与电机产业发展短板,打造千亿产业集群。该综合体于2018年1月列入省级培育名单,次年2月列入省级创建名单。截至2021年底,累计服务企业10000多家次,培训泵与电机领域人才324人次,攻关泵类技术难题57项,合作研发泵类项目100余项,合同金额达4000余万元,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6项。
一、强化要素供给,构建产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打通产学研合作通道。集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研究院等创新资源,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推进温岭泵产业向中高端方向发展。已先后引进清华大学、江苏大学、浙工大、中国计量大学、浙大台州研究院等8家高校院所共建温岭研究院、研发机构,开展校企产学研合。其中,自2020年与江苏大学、清华大学合作以来,聚焦行业技术瓶颈,立足行业前沿,立项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8项,均有序推进中。
二是实现产业创新有效供给。投入1.8亿元建成国家水泵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引进浙江省泵与电机区域创新服务中心、纳联机电等19家服务机构,聚焦泵业产业工业设计、技术开发、知识产权服务等服务内容,实现 “一站受理”基础服务、“一站直达”通道服务、“一链集成”专业服务。涉及工业设计、技术开发、知识产权服务等服务内容。比如,浙江省泵与电机区域创新服务中心成立了温岭市先导电机技术研究所创新驿站,面向温岭市泵与电机产业提供工业设计、RoHS检测、成套检测设备研发等技术支持,入驻综合体以来已为泵类中小企业提供近3000项次服务;纳联机电作为全国首个将O2O引入机电行业、首家将机电连锁超市与网络结合、首个自建机电电商平台,已服务温岭市300家企业,实现泵类产品交易额7000万元。
二、强化内生动力,构建产业创新辐射引领体系。
一是发挥龙头带动效应。依托新界、大元、东音、大福等一批泵业龙头企业对产业创新资源的整合功能,拓展产业上下游链条,突破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切实加快泵与电机产业的集群集聚。全市已累计拥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394家,涵盖泵机生产所需的所有装备和零部件;培育浙江省新界泵业、利欧等上市企业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9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77家。
二是突出智力支撑作用。全力发挥省级人才创业园引才作用,建立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服务联盟,举办泵与电机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开展泵与电机产业对接活动,健全人才生活保障等方式,全力引人才、留人才,目前已集聚泵与电机产业高层次人才项目25项。按照“智力成果转化器+人才项目加速器+企业研发助推器+工程师人才孵化器”四位一体的功能架构,建立省级首批机电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导入行业高端智力资源,建设国际领先的公共硬件平台,共享工程开发人员,孵化优质产业项目,攻克行业技术难题,赋能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发展。目前中心汇聚专兼职机电工程师200多人,并为浙江省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提供了先行经验,首创的“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名称被写入浙江省“十四五”规划。
三、强化多方协同,构建产业创新专业服务体系。
一是政府主导,政策先行。积极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公共服务、环境营造等方面的作用,出台了《温岭“1+X”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方案》《温岭泵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转型升级振兴实体经济的若干意见》《温岭市泵与电机打造千亿产业集群行动方案》等产业配套政策,设立了规模为5亿元的振兴实体经济专项资金和25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提供信用贷款、免审免担保信保支持、****权质押贷款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支持,形成全方面项目扶持的政策“套餐”。目前,累计对规上泵与电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科技贷款48.6亿元。此外,2020年各级银行给泵与电机产业企业发放****质押贷款32.58亿元。
二是产业集聚,平台发力。以产业集聚区的泵业小镇为重要平台,围绕服务功能提升,建设科创中心、技术中心作为泵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集检验、检测、科研、科技成果推广等一体的公益性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目前,已投入1.8亿元建成国家水泵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于2021投入运行,检测范围可覆盖85%以上泵类产品,全力服务温岭市泵与机电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浙江并带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泵与机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下一步,温岭市将聚焦“数字+” “智造+” “创新+” “孵化+”,进一步建强泵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发挥平台服务作用,全力助力泵与电机产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