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广余,中国广核集团2023年青年标兵,2012年入职红沿河公司。十余年时间,他用勤奋和汗水不断夯实自己的成长之路。他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在岗位中提升技能水平,时刻注意工作细节,十年“磨”剑,完成了从一名初入职场的核电新人到安全阀检修技术能手的精彩转身。
开拓创新,掌握核心维修技能
主蒸汽安全阀作为核电站第三道屏障的延伸,属于关键敏感设备,也是董广余所负责的核安全相关重要设备,自主实施该阀门的解体研磨一直是他想要掌握的核心技能。“利用好机组各种检修窗口,通过现场检修工作实践,脚踏实地,不断磨练提升自己的检修技能。”这是董广余总结的成功经验。
2021年1月25日,红沿河核电站5号机组已顺利完成热试,此时的董广余已经成长为公司安全阀检修的技术骨干。作为红沿河核电站5号机组热试后主蒸汽安全阀解体研磨专项检修工作的负责人,他在工作现场和检修车间穿梭着,在完成自己所负责工作的同时还为班组成员解答疑问和困惑。
“116VV的阀瓣无法顺利拆下,可能需要破拆。”面对该问题的常规做法是检修人员用手托举阀瓣,通过旋转阀杆的方式优先使阀瓣嵌入阀杆端部的螺纹扣,才能顺利脱开两者之间特殊的螺纹连接。但使用传统的托举方式过程中一旦阀瓣出现偏斜,就容易发生阀杆与阀瓣之间螺纹“咬死”的情况,整个阀门上部组件将要进行破坏性拆除。正在检修车间验收阀瓣研磨质量的董广余得知这一突发状况,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以往的经验,他思考着另一种可能,“传统的拆装工艺无法解决问题,能不能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呢?能不能设计个专用工具呢?这个工具能不能实现对阀瓣更加稳定的托举形式呢?”带着满脑子的问号,他向检修现场走去。在现场他一边仔细测量着阀瓣的尺寸一边和同事们讨论着:“这个工具不仅要起到对阀瓣的托举和固定作用,更要实现在拆装过程中不损坏阀瓣密封面的效果。”
经过不断地试验和改进,结合现场的问题,董广余设计制作的“主蒸汽安全阀阀瓣拆卸专用工具”实现了在保护阀瓣密封面的前提下,使阀瓣和阀杆之间的特殊螺纹结构进行了更好的啮合,在不损坏任何零部件的前提下顺利完成阀门的解体检修工作,节约单台阀门备件成本约60万元,并获得红沿河核电科技创新二等奖。
注重细节,在追求卓越中成长
重视基础、注重细节是董广余对自己的一贯要求。2018年11月,董广余收到深圳市“工匠之星”安全阀检修技能竞赛通知,他深知能够代表公司参加竞赛,是对个人技能水平的一次重要检验,所以参赛前的每一次练习他都将细节做到极致:80μ的砂纸研磨多久会将工件上的缺陷消除掉,60μ的砂纸研磨到什么程度才能保证精确的尺寸要求,30μ的砂纸研磨到怎样的光洁度才会出现干涉条纹……他在一次又一次的研磨中体会老师傅们强调的要点和细节。
大连市工匠获得者、有着30余年一线检修经验的郭海奇师傅看着他认真的样子说道:“在广余身上我看到了他对完美追求的那股劲儿,这种执着、细心正是不断磨练技艺所需要的。”最终,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对细节的把握,董广余在51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在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二名,获评深圳市技术能手、中国广核集团技术能手称号。
扎根现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
十余年来,董广余立足岗位,扎根一线,不断锤炼自己的技能,积累阀门维修经验。作为一名党员、部门的青年技术骨干,在机组大修期间坚守现场已经成为他的工作习惯。H501大修是红沿河核电二期工程首次换料大修,面临红沿河二期设备换型、“五新”项目全面落实等严峻考验,董广余组织各项目负责人在大修前充分准备,做好检修预案及技术交底,带领班组高质量完成了大高逆止阀摇臂更换专项检修,及时修复了制约机组装料的相关问题,为H501大修工期创优打下坚实基础,保证了5号机组管阀设备日常期间的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