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工程机械的消费大国,也是工程机械的出口大国,并且出口规模远远大于进口规模。根据中国国际招标网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国工程机械的出口规模每年都以50%左右的速度增长,工程机械出口数量也数以亿计。仅2005年,我国工程机械设备共出口8.8亿台,金额总计29.4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增长58.8%,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工程机械庞大的海外市场,以及高速的增长态势。
然而,在如此红红火火的海外市场中,真正能够参与利益分享的生产企业却并不太多。这是因为,对于那些在技术、品牌、业绩、营销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劣势的中小型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它们的海外之路却是异常艰巨。
根据《中国经营报》的一则报道,一个月以前,迪拜曾传出一则消息:当地“起重机危机席卷迪拜,租赁价格破纪录。”说这句话的是迪拜比较有名的建筑类刊物——《建筑周刊》编辑肖恩·克罗宁。他认为,迪拜已经逐渐摆脱依靠石油资源发展经济的模式,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制造业。“然而,建设项目开始得过于集中给施工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难题。”原来迪拜地区所拥有的工程建设机械,已经不能满足大量集中开工的各类建设项目。即便是3万台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仍然不能满足建设的需要。当地《海湾新闻日报》为此报道称,数百个建设项目都因为缺少塔吊而暂停施工。迪拜起重机租赁公司经理阿尔蒂感叹:起重机的需求太大了。而根据现有和即将开工工程预测,迪拜预约起重机,至少要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然而,面对这种国际市场的需求,我国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做何反应呢?据调查,国内工程起重机生产和销售企业60%以上都没有出口迪拜的计划;其中近三成企业根本不知道迪拜急缺各类起重机工程机械的消息。这说明,中国的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对迪拜乃至整个西亚市场的情报工作非常落后。
中国国际招标网分析师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并不意外。一方面,对于国内的几家知名的大型工程机械生产企业而言,西亚并非工程机械出口的主要市场,所以出现这方面“盲点”比较正常。根据中国国际招标网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工程机械的海外市场,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美国、英国、荷兰等国,这几个国家几乎囊括了我国工程机械近一半的海外市场。因此,对于像徐工、柳工、中联、三一这样的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巨头,他们关注的重点显然会放在欧美和东亚,由此导致的对西亚市场的忽视也不足为奇。
另一方面,对于中小型工程机械生产企业而言,其登陆海外市场的过程却显得步履维艰。首先,由于品牌效应方面的差距,产品叩开国际市场的大门显得异常艰难。工程机械设备造价较高,而且后续的维护、维修工作非常重要,因此,强势品牌效应在此显得尤为明显,品牌所代表的不仅是产品的质量,还有后续的服务保障。其次,由于缺乏对海外销售渠道的构建和维护,使得机械设备的出口运作成本高昂,再加上出口规模所限,运作成本难以摊薄,从而造成出口利润的大幅压缩。山东华夏集团销售总公司负责人李建辉就表示,尽管知道迪拜的消息,但是并没有非常重视,因为“感觉产品销售到国外和在国内销售的利润差不多”。最后,海外市场营销经验的缺乏导致中小型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市场情报工作的落后,从而白白地浪费了这一在国际市场露脸的好机会。浙江德英建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巩主任的话最具概括性,“国内的工程机械生产企业中,大多数并没有那么大的实力进军国际市场,与徐工、柳工等大型企业是无法相比的”。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那些规模偏小、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都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型工程机械生产企业而言,今后国内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成效的逐步显现,以及对新开工项目的诸多限制和约束,工程机械的国内市场恐怕也难有太大的增长空间。对于那些大型的知名企业而言,高速增长的国外市场还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加广阔的增长机会;而对于那些不具备在海外闯荡条件的制造商而言,即便保住国内的市场恐怕都不太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