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紧固件专业协会会长冯金尧在第15届全国紧固件经济贸易和技术洽谈会上说:“当前,中国紧固件行业处在很好的发展时期,也处在历史性转折时期。如果中国紧固件行业不做好工作,不把欠账补上,就可能边缘化。”
本报记者就汽车紧固件行业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冯金尧。
基础好
“紧固件是汽车工业之米,汽车制造业每一个环节都要用到它。小螺钉,大市场,很有作为。‘十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加上国外汽车生产逐步向中国转移,带动中国紧固件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冯金尧表示。
目前,中国紧固件行业出现了几个可喜的势头。其一,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龙头企业为此起了很大作用。比如,2005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紧固件企业有40多家,这些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国紧固件行业销售收入的40%;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元的紧固件企业有20多家,这些企业的出口创汇额占全国紧固件行业出口创汇额的35%。其二,技术改造力度加大,紧固件行业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中国紧固件行业技术改造投入资金超过销售总额的5%。其三,引进外资的步伐加快。目前,中国紧固件行业有200多家外资企业,这些外资企业对提升中国紧固件行业的整体水平起了很大作用。
冯金尧总结道:“‘十五’期间,中国汽车紧固件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企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欠账不少
“十五”期间紧固件行业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也留下了不少欠帐。冯金尧说:“企业比较分散,小企业比较多;在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管理、经营、技术等方面的人才缺乏;材料和工模具水平亟待提高。”
以出口为例,2006年,国内紧固件出口量在其总销量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接近40%。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也带来了问题,就是风险加大。冯金尧指出:“对外贸易量增加后,国际上一有风吹草动,如欧盟搞反倾销,贸易摩擦就增加了。”另外,国内紧固件出口大多是粗放型资源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档产品所占的比重较大。
据冯金尧介绍,国内汽车紧固件的用量正在逐步增加。一辆汽车大概有2000多个紧固件,大部分是中低强度的紧固件,本土化率较大。汽车上高强度的紧固件用量较小,占5%左右,但是其价值(所花费金额)占全部紧固件的70%左右。高强度紧固件的本土化率较低,大部分依赖进口。冯金尧说:“一方面是因为国内不少人认为进口产品质量更可靠,整车企业普遍采用进口产品;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高强度紧固件技术相对薄弱。”
应当实施战略转移
“‘十一五’是国内汽车紧固件行业历史性的转折时期,我们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冯金尧表示,“国内汽车紧固件行业首先应转变观念、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加快结构调整、实施战略转移。”
“当前,国内汽车紧固件行业多数企业产品开发流程单一,科技研发能力薄弱,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差距很大。”冯金尧认为,紧固件企业应当实现产品开发流程从低端到中高端的转变。目前,国内紧固件行业的企业和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占70%),但沿海地区的制造成本逐渐增加,长此以往,就会失去竞争优势。冯金尧说:“国内汽车紧固件行业应当实施战略转移,要以钢厂或者港口为中心,建成几个大的生产基地或者出口基地。”
此外,国内汽车紧固件行业还要加强与钢铁企业的合作,不断开发高纯度、高品质的紧固件用钢,推广新型节能材料;提高工模具质量和加工技术水平;重点开发10.9级以上的高强度紧固件,逐渐提高档次,向国际水平靠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训体系,加强与大专院校的合作,加快行业人才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