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6年全年及2007年前两个月中国的贸易数据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面对顺差持续增长的态势,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又开始了新一轮批评中国的努力,新的贸易制裁案也在酝酿中。
然而,中国官方的调查表明,虽然中国有较高的贸易顺差,但高顺差不等于高利润。用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的话讲,就是,“顺差在国内,利润在欧美”。薄熙来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国际上广泛的认同。
我国学者认为,2007年贸易顺差还将继续增加,因此,扩大内需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日前,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在美国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国际贸易小组执行会议上面对国会议员们发表了一个演讲,探讨了美中贸易关系政治化的根本原因,以及两国应如何采取行动缓解因贸易关系紧张而引起的不安。在演讲中,史蒂芬·罗奇对美国错误的贸易政策提出了批评,并尖锐地指出,“中国不应该成为替罪羊!”
记者从我国商务部获悉,日前,美国商务部普查局公布了2006年美对外贸易统计数据。该数据显示,2006年,美国贸易逆差达7636亿美元。其中,美对华贸易逆差高达2325亿美元。
而我国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则显示,2006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7606.9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
显然,美国官方的统计数据再一次高估了中美贸易顺差。
美业界和国会:对中国采取措施
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10年来,美国出口增长首次超过进口增长。其中,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32%。
尽管美国对华出口已呈明显增势,但美国业界和国会仍然把美国贸易逆差扩大的原因归咎于中国,并呼吁美国政府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
美国工商协会指出,2006年,美国贸易逆差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石油价格上涨、对华贸易不平衡及制造业贸易逆差增加所致。这表明了布什政府贸易政策的失败。
美国全美制造商协会指出,在2006年美国制造业526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中,对华贸易逆差占40%。这进一步表明,美国与中国进行公平贸易的重要性。该协会认为,美国向世贸组织就中国的出口补贴问题提起诉讼非常重要,有必要尽快取得成果。
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联盟批评了美国贸易政策的失败,指责中国的出口政策,要求国会采取行动,转变贸易政策。
美国国会议员也开始在贸易政策上向中国发难。
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鲍克斯表示,我们不能对创纪录的贸易逆差无动于衷。美国应制定新贸易政策,逐步降低贸易逆差,并发展更为均衡的经济。在国内,应扩大出口,提高国民储蓄率,帮助美工人和企业提高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在国外,应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打开国际市场并确保贸易伙伴遵守贸易规则。
在这样一种紧张的政治气氛下,民主党掌控的国会要求“惩罚中国”的呼声更高。据悉,民主党领袖已致函美国总统布什,要求对中国、日本和欧盟采取更加强硬的贸易政策,以迫使美三大贸易伙伴降低关税,以使更多美国产品能进入它们的市场。民主党参议员本·卡丁强硬地向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表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可能危及我们的国家安全,危及我们的经济,我们需要采取行动。”
分析认为,随着美国两党政客开始为2008年大选抢夺先机,“中国”话题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华盛顿的政治会谈中。
中国官方回应:顺差在中国,利润在欧美
针对美国国内对中国贸易顺差的质疑,全国人大代表、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日前在“两会”期间表示,虽然中国有较高的贸易顺差,但高顺差不等于高利润,中国的情况是:顺差在国内,利润在欧美。
薄熙来指出,中国的顺差确实增长很快,但中国产品出口到欧美市场上,出口商得到的利润是很微薄的,受益更大的是欧美的进口商和零售商,还有出口目的地的消费者,他们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贸易是双方的,体现出互补性,正因为如此,中美、中欧贸易才能越做越大。
薄熙来指出,中国几年前就有顺差,为什么持续增长,因为和中国进行贸易往来的企业认为是有利可图的。另外,中国的顺差是结构性的,美国对东亚地区的贸易逆差过去主要在日韩,现在转移到中国。因为日韩很多企业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了中国,因此从贸易产地上看,顺差在中国,实际上在全球贸易的大结构里,美国对亚洲地区的总体顺差没有增长,体现了贸易全球化的特点。
薄熙来表示,中国从来不追求高额贸易顺差,也希望贸易平衡,但贸易是由产业和其他很多因素决定的,不是能立刻调整的。
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日前撰文表示,中国目前存在的贸易顺差还在正常范围之内。
牟新生指出,国际上判断贸易是否平衡,通常用贸易顺(逆)差额与当年进出口总额相比,在10%以内的为基本正常,这个“10%”也可称为贸易失衡“警戒线”。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约占当年进出口总额的10.1%,刚刚触及“警戒线”。而当前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德国,从1952年到2005年的54年间,对外贸易均为顺差,其中贸易不平衡度超过10%的年份就有12年,最高达12.7%。因此可以说,中国目前存在的贸易顺差还在正常范围之内。
但牟新生也指出,大额贸易顺差也给中国带来新的问题。如: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大,出口企业遭遇国际贸易壁垒的风险增大;外汇管理面临更加放开的国际压力;国内经济面临通货膨胀的潜在风险等。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既积极、又稳妥的办法,确保经济健康发展。
牟新生认为,解决贸易顺差这个问题,不但要在外贸领域做工作,也要在其他领域动脑筋,不但要在转变出口增长方式上下功夫,也要在扩大进口、增加内需上做文章。
专家呼吁:警惕可能到来的反补贴调查
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认为,美国国内将中国作为美国贸易逆差的罪魁祸首,并且在政治圈中普遍认为此种贸易不平衡是给美国工人带来压力的源头。这一看法忽略了两个要点:首先,美国经济的储蓄率低,必须靠吸引外国剩余储蓄来实现增长。美国最大一部分贸易逆差来自中国,这就使美国得到了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第二,从中国运送到美国的货物中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是在中国国内实现的增值。事实上,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只有大约20%的部分是在中国国内制造的,其它都是用从中国的贸易伙伴那里进口的零部件组装而成的,这些贸易伙伴主要在亚洲。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第一副总裁安·克鲁格表示,对于美国的贸易逆差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中国,而是美国的储蓄不足。克鲁格表示:“在我看来,需要指出的是,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不是一个中国现象。事实上,2006年,一半以上的美元储备流向石油出口国,而不是中国。在有关中国的贸易争论中,在目前的政治环境下,试图把美国发生的事情与中国对应起来可能对于双方来说都将是一个很糟糕的错误。”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专家分析认为,每当对华贸易逆差增加,美国国内要求对华实施压力的舆论便急剧增加。目前,民主党控制的美国国会要求政府修改贸易政策,打击不公平贸易行为。2007年2月2日,美就中国的补贴问题提起争端解决案件说明,尽管缺乏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反补贴的法律支持,但在国会的压力下,美国政府也会对中国钢铁、造纸等行业提起反倾销或反补贴调查。日前,美国钢铁业界已对中国钢铁产品提起反倾销申诉。该专家还提醒国内钢铁企业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应尽快搜集有关行业补贴的资料,以应对有可能到来的反补贴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