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中国减压阀出口市场分析 |
|
|
|
来源:特易资讯 作者:不详 日期:2012/4/17 访问:
|
|
近年来,中国减压阀出口状况较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阀门产业也快速发展起来。阀门是流体管路的控制装置,其基本功能是接通或切断管路介质的流通,改变介质的流通,改变介质的流动方向,调节介质的压力和流量,保护管路设备的正常运行。阀门的种类非常多,主要有闸阀、截止阀、球阀、蝶阀、安全阀、止回阀、节流阀、旋塞阀、减压阀、隔膜阀、疏水阀、紧急切断阀等。2011年,由于阀门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中国阀门出口形势整体较好。而作为阀门业的分支—--减压阀,虽受欧债危机影响,但是总体出口状况较2010年相比仍呈现上升趋势。
2011年中国减压阀出口状况回顾
经特易资讯分析发现:受欧债危机影响,当全球经济都在动荡不安中缓慢进行之时,2011年,中国减压阀的出口状况与2010年相比较,却呈现总体上升态势。虽然在2月份,受中国传统春节的影响,减压阀的出口量为全年最少,只有2095141ST,但在紧接着到来的3月份,中国减压阀出口形势迎来了全年同比增长幅度最大的月份,实际出口数量为3048317ST,同比增长幅度为55.67%。其中在2012年12月减压阀出口量达到最大值,为3997785ST,同比增长幅度为41.00%。
2011年中国减压阀之所以能在全球外贸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出口大增,跟出口市场也是有紧密联系的。经特易资讯分析发现:2011年中国减压阀出口的主要市场集中在美洲和亚洲。出口最多的国家仍然是美国,其次是日本和印度尼西亚。从金额的角度来分析,2011年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总金额为3758.1617万美元,占出口总金额的22.4%;出口至日本金额为3277.1164万美元 ,占出口总金额的19.5%;出口至印度尼西亚金额为1365.9331万美元 ,占出口总金额的8.1%。据历史资料显示:2010年,在中国出口至各目的国排名中,印度尼西亚是排名第六位的国家,中国出口至其的总金额为640.1956万美元,而仅一年的时间,2011年中国出口至印度尼西亚的总金额就上升为1365.9331万美元,由此可以看出,印度尼西亚是一个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市场。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当前市场,特易资讯特提供2011整年中国出口数据以供参考。
一、中国减压阀的出口状况
据特易资讯统计:
2011年01月-2011年12月中国减压阀出口数量环比下跌最大的月份是2011年02月,为2095141ST, 环比跌幅32.03%;环比上涨最大的月份是2011年03月,为3048317ST ,环比涨幅45.49%。
2011年01月-2011年12月中国减压阀出口数量同比下跌最大的月份是2011年02月,为2095141ST ,同比跌幅16.96%;同比上涨最大的月份是2011年03月,为3048317ST ,同比涨幅55.67%。
2011年01月-2011年12月中国共向13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出口总金额为16781.38万美元。
如下图:
二、中国减压阀出口至全球前二十名国家排名表
1、据特易资讯统计:
2011年01月-2011年12月 减压阀共向13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出口总金额为16781.38 。 二、中国减压阀出口至全球前二十名国家排名表
2、据特易资讯统计:
2011年01月-2011年12月 中国向全球前十名采购国出口金额占总金额76.637%。
三、中国出口前十名关区排名表
从2011年和2010年中国出口关区的排名表来看,前四名的出口关区一直比较稳定,分别为上海、北京、宁波、拱北。青岛、江门、天津、广州、深圳、大连六个关区的出口排名在两年内虽有稍许变动,但都稳居出口前十名。
四、减压阀出口重点区域市场分析:
2011年01月-2011年12月 中国减压阀出口重点区域市场,以金额计最大的经济体是亚洲其他地区,占比为 36.9%;最小的经济体是欧洲其他地区,占比为 0.8%。
|
 |
|
关键词:减压阀 |
|
上一篇:温州卫浴五金市场强强联合 行业格局大洗牌 |
下一篇:冀东油田成功应用射流泵加热排液技术 |
|
相关链接
·温州卫浴五金市场强强联合 行业格局大洗牌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三重压力
·贵州开磷装备公司获安全阀检验证
·中原大化装置阀门有了“身份证”
·2012年桐柏县外贸出口形势开局良好
|
|
|
投稿箱:
如果您有泵阀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100589139@qq.com |
|
|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泵阀网”的所有资讯,版权均属中国泵阀网所有,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泵阀网,http://www.zgbfw.com。违者必追。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