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口板在铁路平交道口建设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现在越来越多采用混凝土整体道口铺面板,道口板为C50高性能混凝土。整体道口铺面板是一种钢筋混凝土道口板,包括板体和设置在所述板体上用于安装钢轨的承轨槽,承轨槽为上端开口的燕尾槽,钢筋混凝土道口板包括板体和设置在板体上的承轨槽,在所述板体侧面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钢板,平交道口结构包括铺设在基础层上的钢筋混凝土道口板,相邻钢筋混凝土道口板之间通过连接钢板连接成一个整体,在完成板体的安装后,通过在板体的侧面两端提前预埋连接钢板,将相邻两块板体焊接,使得多块道口板形成一个整体,确保钢轨与铺面,铺面与铺面之间具有整体性,杜绝道口铺面的松动和高低不平,且施工方法简单,施工方便。
道口板混凝土技术指标
1、混凝土强度等级C50。
2、混凝土耐久性能指标:
①电通量应小于1000C,抗冻性应满足F300的要求。②碱的计算总含量不大于3.0kg/m3,氯离子含量不大于胶凝材料总用量的0.06%,三氧化硫含量不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4%。③混凝土内总碱含量不应超过3.5kg/m3,当骨料具有潜在碱活性时,总碱含量不应超过3.0kg/m3。混凝土中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混凝土中三氧化硫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4%。
道口板配合比确定:
1、原材料规格和技术要求符合《混凝土轨道板暂行技术条件》TJ/GW118-2013的规定。2、混凝土原材料入场时严格检验。3、混凝土配合比中,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不超过500kg/m3,水胶比不宜大于0.35,混凝土含气量应为2.0%~4.0%。4、混凝土配合比满足设计强度等级、施工工艺性能、耐久性指标要求。5、通过试配确定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471kg/ m3,混凝土水胶比为0.28。
原材料控制:
1、水泥采用P.O42.5低碱水泥。其技术指标必须符合TB/T 3275规定。2、细骨料:采用河沙,Mx=2.5-3.0,含泥量不大于1.0%。不应使用活性骨料。3、粗骨料:选用(5~10mm和10~20mm)碎石,分级集配为3:7。不应使用活性骨料。4、外加剂:外加剂采用减水剂。5、掺和料:选用复合掺和料,其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产品技术条件和TB/T3275规定。6、拌合用水:采用饮用水。
浇注前施工控制:
1、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钢筋、预埋件等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检查确认,并对骨架的绝缘进行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2、混凝土灌注前,对轨道板预埋套管、接地端子、吊装套管、模板等情况进行检查确认,满足技术参数后方可布料。
施工配合比控制:
1、拌制混凝土前,要对砂、石含水率进行测定,并根据测定数据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并下达《混凝土配合比施工通知单》并经主管试验技术人员确认后,由拌和站进行混凝土拌制。2、混凝土配料必须根据下达的《施工配料通知单》进行,混凝土搅拌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规定,严禁人为修改拌和数据,确保计量数据准确。3、配合比各种原料应计量,水、水泥、掺和材料、外加剂的用量误差为±1%;砂、石料的用量误差为±2%;混凝土拌和物入模含气量应为2%~4%;拌制过程中,坍落度须满足不大于140mm的要求。4、搅拌时,混凝土的下料顺序为:依次下入石子、砂搅拌约5s再投入水泥、掺和料搅拌约10s待以上材料拌和均匀后,投入水和减水剂,总搅拌时间为150s,且混凝土必须搅拌均匀颜色一致。
浇筑过程控制:
1、混凝土运输采用电瓶运输车配合料斗运输,每班工作后或混凝土施工中断30min及以上,必须重新搅拌混凝土时,必须再次清洗料斗。2、混凝土搅拌站设在成型车间中部外侧,离浇筑距离大约7m,采用料斗装料,利用布料斗进行布料。混凝土灌注采用布料机进行分层、分段布料。3、混凝土捣固采用底振与侧振相结合;分两次进行,首次振捣时间为30s~40s,振捣至表面有明显浮浆为宜;再次振捣时间为50s~60s,振至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泛起大气泡,轨道板顶部出现浮浆为宜。4、混凝土收面、刷毛。混凝土振捣结束约10分钟后,初凝前对轨道板混凝土外露面进行拉毛,拉毛深度为2~4mm,并不得有浮浆。5、轨道板的覆盖和蒸汽养护。试件抗压强度达到48MPa、弹性模量不应低3.4×104MPa,台座混凝土养护过程结束,即可进行放张作业。6、轨道板水养。封锚完成2h后利用天车将轨道板单侧垂直吊装进水养池作水养。水养时间不低于3天,养护的水温不应低于10℃,严格控制水温与板体混凝土温度温差不超过10℃。成品轨道板水养完成后保温保湿养护时间不低于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