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四大药菊”之一的滁菊,最近渐为上海市场接受,上海市民的茶杯里已不再是“杭白菊”的一统天下。这是我省农产品积极参加上海“会展农业”得到丰厚回报的一例。 类似滁菊进沪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如宣城市宣州区溪口镇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反季节香菇生产基地,年产“宣华”牌鲜菇5200多吨,在上海市场上占同种香菇的50%以上,并由上海辐射到江苏、浙江等省的20多个大中城市。我省每年在上海举办农产品展览会,更是将我省淮北江南数不胜数的优质农产品推向了广阔的大市场。滁州农业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外省市农产品到上海设展,看中的主要是两点:一是上海本身巨大的都市消费量;二是上海中外超市公司和采购配送中心云集,“在上海签的订单,其覆盖的市场是国内区域市场甚至是海外市场”。的确,如今的上海农产品市场就像一个“擂台”。在上海设展成功就意味着进入超市和配送网络,市场潜力一下子放大。 我省是农业大省,但农业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结构性矛盾和农民增收困难突出,尤其是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会展农业”不仅在解决我省农产品出路方面发挥了桥梁作用,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省农业内部结构层次低,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集约化程度低,农产品不适应市场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需求的问题。“擂台赛”逼着我们在竞争中开阔视野,用科学的发展观审视我省农业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我省连续四年在上海举办“农展会”,组织各地名优农产品进军以上海为重点的“长三角”市场,同时积极开拓“珠三角”和北京、山东市场,努力拓展国际市场,目的正是要引导各地农村干部和农业龙头企业从眼前的小天地里跳出来,站在全国、全球的高度,建设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的市场主体,加快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进程。 我们高兴地看到,除了由省里统一组织到京沪穗等特大城市开设大型展览以外,淮南、滁州、亳州、六安等有条件的市也开始到一些辐射能力强的中心城市去设展打擂,展示安徽地方名优特新农产品的风采,同时捕捉最新的市场信息,用以改造、提升我们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业品加工业。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体要求,特别指出农业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增强竞争力的要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由此看来,我省应当按照这一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建立高效率的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实施皖优农产品进都市、进超市工程,让“会展农业”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