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中国泵阀网首页 > 展会频道 > 展会资讯 >
资讯正文
|
|
行业新闻:装备新跨越 大连用先进手段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
|
日期:
2005/3/1 9:40:57
访问:
3556 |
|
|
北国网讯 从中国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辆大功率内燃机车,到中国第一台海上钻井平台……大连的装备制造业曾在中国工业史上写下灿烂的篇章。如今,在振兴老工业基地新的征途上,我省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区的目标,再次寄予了大连装备制造业新的厚望,如何为辽宁建设新型产业基地提供重要支撑?如何让中国更多的工业母机打上“中国制造”的标志?大连抓住临海和开放的优势,积极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大力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在用先进手段装备起自身的同时,也使装备制造业在新起点上开始了新的跨越。
从海岸线起跑 1月28日,尽管寒风凛冽,但在位于甜水套海滨的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泉水厂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一台近90米高的门座式起重机在距离海岸线几十米的总装场地上巍然耸立,有了这台目前国内同类产品中起重能力最强的“大力神”,过去在市中心老厂房根本干不了的重大装备就可以在这里制造、装配和整体装运上船出海,大大提高生产能力和工作效率。 作为国内46家重机企业中唯一一个临海的大型重机装备基地,大连重工·起重无可比拟的地利优势使其在与国际知名的大公司的合作中身价倍增,日、德、意、美等世界500强或国际知名大公司纷纷上门,与他们开展技术合作。两个5000吨级的自用码头,三座贯通式的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厂房,一大批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也让国内外订货商看到大连重工·起重的实力,市场订单接踵而至:2003年7月,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提供重大装备的哈汽集团与大连重工·起重结成战略联盟,将大功率汽轮机的制造、装配、贩运基地转移到大连,每年交给大连重工·起重8个亿的订单;2004年7月,在激烈的国际招投标竞争中,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签下了出口土耳其总额1亿多元的6米焦炉成套总包订单,出口产品贴上了自己的品牌标签;10月,重工·起重集团一举拿下了秦皇岛港8亿多元的大合同,取得了总承包资格,实现大型成套设备的“中国制造”。 重工·起重集团的产值也随之节节攀升,2003年实现23亿元,2004年达到41亿元。 在大连重工凭借临海优势迅速崛起的同时,与其隔海相望的棉花岛上,地处黑龙江省富拉尔基的中国一重也依托大海,建起生产超大型加氢反应器的重要基地,便捷的海上通道,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内陆大型产品和大型部件的运输难题。发挥临海优势,中国一重正力图把棉花岛培育成为中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站主设备的制造基地。 甜水套及棉花岛重机园区是大连装备制造业发挥临海临港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个缩影。为给装备制造业留出充分的发展空间,大连已经将目光从黄海沿岸移向渤海沿岸,正着手规划旅顺双岛湾和瓦房店长兴岛等地的深水岸线资源开发,一批临海的装备制造业重点项目正在加紧布局实施。不久的将来,大连将沿黄海和渤海海岸线形成一个由众多产业园区相连接的“V”字形临港产业集群大格局。绵延1900多公里的蓝色海岸线,已成为大连打造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的起跑线。
占领技术“高地” 独特的地缘优势,使大连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龙头”。立于潮头,大连装备制造企业不断创新竞争手段:不仅引进产品,在合资、合作中求生存,并且更加注重掌握先进技术,在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上探索新路、求发展。“跨国兼并”、“境外收购”,这些令国内外同行难以相信的惊人之举,一次又一次被大连装备制造业企业在攀登技术高峰的道路上,由梦想变成现实。 前不久,大连机床集团斥资近千万欧元并购了掌握着大型龙门五面铣床世界领先技术的德国兹默曼公司,此举令我国航空航天、汽车、模具制造等领域急需此种设备的企业兴奋不已。在过去的两年间,大连机床集团相继收购了美国英格索尔集团的机床生产公司和曲轴加工系统公司,将其96项专有技术、9项****技术和技术开发力量一并“收入囊中”。并购之后,中美双方技术开发人员组成联合开发团队,在吸纳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产品。去年,大连机床集团依靠技术和价格双重优势击败了日本和德国的竞争对手,取得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高速加工中心的采购订单,实现了国产高速加工中心在世界一流汽车制造商市场上“零”的突破。大连机床集团也于去年跻身全国企业500强之列,并在最近公布的世界机床行业排行榜上列第23位。 如今,抢占领技术“高地”、从而激发出更为强大的发展动力,已经成为大连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共识,并涌现出一大批档次高、规模大的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基地。大森数控瞄准国产数控系统技术空白,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技术,从而夺得了中等数控系统21.6%的市场份额,并在国内市场上与日本和德国公司形成“鼎立”之势。眼下,大森数控正在建设国内最大的数控系统研发和生产基地。据统计,目前大连拥有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就有11个,几乎全部由装备制造业企业领衔。 与此同时,大连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企业技术升级的扶持力度,据悉,大连市已经对今年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做出详细规划,其中装备制造领域的重大技改项目就有32项,总投资超过200亿元。
“牵”出产业巨龙 装备制造业“大集成”、“大协作”的特点,使它成为了能够伸长产业链条、牵动上下游产业共同实现腾飞的关键一环。 去年11月,鞍钢新轧——新船重工大连钢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成立,宣告大连造船业正从全程化、封闭式的传统造船模式中走出来,迈入了以产业集群为特点的现代造船模式发展阶段。据统计,2004年,大连造船重工交工10条船,工业总产值达32.05亿元;大连新船重工年造船完工量达167万载重吨,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是大连船舶建造速度最快的一年。 集群化发展,不仅实现了船舶建造的大提速,同时也推动了大连船舶配套业的繁盛。占据“地利”之便的本地三大船舶配套企业,在配套过程中迅速做强、做大:大连船用柴油机厂2004年的产量比上一年猛增了近一倍,大连船用推进器厂在规模产量上已跻身世界五强行列,大连船用阀门厂的各项指标高居全国同行业榜首。目前,位于大连土城子和旅顺口两个船舶配套园也已各自形成了船舶配套企业群,配套企业实力逐年增强。据预测,到2020年,大连造船业的销售额将突破100亿,其中的近30%将在当地实现配套,造船业将成为大连经济腾飞的又一有力的推进器。 正是装备制造业显现出的强大产业拉动效应,使大连市委、市政府对其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牵动”作用寄予厚望。去年8月,大连市委九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船舶制造、重型装备、通用机械、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石化、电子信息和软件、服装纺织、精品钢材等八大产业集群,其中就有五个产业集群出自装备制造业或与之密切相关。 截至目前,拥有30万吨船坞的中远船务修船基地、一期年造船能力可达240万吨的中远造船基地、年产量达30万台的一汽大众汽车发动机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装备制造业龙头项目,不约而同地在大连落户生根。而每一个呈点状分布的装备制造业企业,都在迅速地拉伸成产业链、拓展为产业板块……一条条由装备制造企业统领的产业“巨龙”正欲横空出世。
|
|
|
|
上一篇:行业新闻:电信业众多谜底月末可能揭开 |
下一篇:行业新闻:完全无泄漏密封技术已经成功于循环水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