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楚
近期收官的土地财政审计,给全国各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狠狠“上了一课”。
笔者一位曾负责过地方招商引资工作的朋友直言:土地审计“风暴”过后,土地让利空间明显缩窄,“零地价招商”等方式也基本宣告结束。
由此而来的问题是:土地“无利可让”,地方招商引资路在何方?
诚如有媒体公开报道和智库研究指出的那样,在此前发展压力持续增加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珠三角各地之间以及珠三角与其他地区之间招商引资的竞争日趋加剧,由此也衍生出“零地价招商”、“超低地价招商”等一系列非常规手法,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尤其面对大型优质项目,也不时被迫在地价、税收等多方面予以“倾斜性优惠”,最后形成了一个“市场表面地价越来越高、招商实际地价越来越低”的怪圈。
此次国务院对全国土地财政的大审计,无疑将这一土地大幅让利的招商模式“叫停”。对于包括三水在内的珠三角地区而言,今后将面临内地土地成本优势的更大冲击,由此而来的招商引资的压力,也可想而知。
那么,包括三水在内的珠三角地区,招商引资会出现什么变局,今后的路径又在哪里?笔者尝试做一些分析和预判。
其一,三水作为准二线城市佛山的一个区,接下来在引进先进制造业的优质大项目时,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更大的机遇。
一方面,从珠三角外部来看,包括湖南长株潭城市群、湖北武汉城市圈等内地城市集群的发展,以及环渤海经济圈等迅速崛起,先进制造业项目的落户,本身在珠三角以外地区就已经有很多选择,与内地一些地区相比较,三水所处区域产业集群的相对优势,正在缩小,而在控制地价成本方面,三水的空间也会受到限制,这是三水的挑战;但另一方面,从佛山内部看,三水在佛山领航珠三角西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则会随着土地招商“起跑线”的拉平,体现出更强的“空间载体”优势,说白了,三水在佛山内部还有相对多的土地空间,也有相对低的土地成本。如果上层保障力度,三水在规范招商时代的“空间载体”优势,反而有望进一步扩大。
其二,“行业招商”可能成为三水今后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随着土地让利空间的压缩,地方招商引资的整体压力无疑会提升,提升招商效率也会成为地方政府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换言之,三水要重点考虑如何从“点对点”招商转向“点对面”招商。
笔者此前了解的信息显示,三水近年来一直坚持“大招商 招大商”策略,目的在于弥补三水在龙头企业方面的短板,通过吸引龙头项目带动产业链的形成。这一点,三水取得了战果,比如北汽福田和飞驰客车等整车项目与汽配产业链的集聚。然而,了解招商引资工作的人都知道,在大项目尤其是龙头型项目面前,县区往往处于相对弱势一方。这也是为何,此前在引进龙头项目时,县区政府往往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政策等配套,甚至在土地、税收等方面予以大幅让利。那么,规范招商时代,在针对龙头项目的“点对点”招商之外,很可能兴起一种针对产业链的“点对面”招商,即从引进企业向引进行业转变。
比如在有转移需要的传统制造产业面前,三水是否应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合作,争取该行业的企业整体搬迁过来,从保障产业链的角度引进企业,让行业就地生根?只要该产业能满足三水的项目准入条件,何乐而不为?
在笔者看来,这种“行业招商”模式颇为值得研究,也有望为三水继续夯实工业基础提供助力。毕竟,不论先进制造业还是传统制造业,“不论黑猫白猫,能抓着老鼠就是好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