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上海大学揭牌后正式运作的第一天。满足国家和上海及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弥补我国特殊钢专门研究基地的空缺,已成为这个由科技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国家级实验室的核心任务。据悉,该实验室已经确立了在未来五到十年内产生2至3项能对特殊钢冶金理论和技术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科研成果。
特殊钢生产多困境
“2013年中国钢产量为7.79亿吨,占国际比例48.5%,但特殊钢比例仅为5%,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我国高品质特殊钢生产技术落后,十分依赖进口,年进口达260万吨,且年增10%,同时,国外对我国研发生产高品质特殊钢还实行着技术封锁。”任忠鸣说,我国钢的纯净度差、疏松超标、组织不均匀,目前的重要用途轴承钢材的寿命只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2,甚至1/4,国产轴承可靠性差、使用寿命低,高端轴承依赖进口。这些问题都是制约我国高端装备和国防装备发展的瓶颈之一。
转型升级核心技术
前昨两天,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举行了首次“诸葛亮会”,请来了全国的知名钢铁专家共同会诊特殊钢的冶金问题,其中包括著名冶金专家徐匡迪院士、著名金属材料专家周邦新院士、著名冶金物理化学专家周国治院士等倾情加盟该实验室的学科带头人。
据专家透露,我国粗钢需求量可能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出现一个最高峰值,约为7.7亿至8.2亿吨,此后峰值弧顶区仍将持续一个时期。总体来看,钢铁工业将步入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既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资源价格高涨、需求增速趋缓、环境压力增大的严峻挑战,如果不进行转型升级,我国的钢铁工业就仍然还是“大而不强”。国家钢铁研究总院副院长董瀚说,高品质特殊钢的关键技术主要是高洁净度化学冶金与精确控制化学成分技术、凝固过程的洁净度与均匀度控制技术。特殊钢产品需要关注的共性问题主要是特殊钢的洁净度水平、特殊钢产品的均匀度、特殊钢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以及特殊钢产品的尺寸精度。
任忠鸣也表示,特殊钢是重大装备制造、重大工程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国防先进武器所需的核心和关键材料,是象征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一个标志。在应用领域,飞机发动机所需要用到的高强钢,航母核心部件所需的耐候钢,高铁所需的轴承钢、磨具钢等,这些都是我国必须致力研发高品质特殊钢的重要动因。
“绿色钢铁”创新亮点
如今,落户在上海大学的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实验室,将铁定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的一个崭新亮点。任忠鸣说:“我们实验基地的总面积超过了一万平方米,包括以共用设备为基础、服务全体研究方向的基础类实验室,具有鲜明研究方向特色的专业类实验室,用于放大试验和实现成果产业化为目标的中试基地,实验装置与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通过2至3年的努力,针对高品质特殊钢材料行业‘特、精、尖’的绿色产品要求,我们要在诸如高温合金叶片定向凝固技术、大型铸件组织细化技术、高性能模具材料及其加工技术、高品质轴承钢冶金新技术、冶金资源绿色高效利用技术、复杂冶金熔体结构原位探测技术等若干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上取得突破,成为一流的特殊钢研究重点实验室。”
与宝钢的电磁冶金技术合作研究,与上海汽车的高强钢合作研究,与中科学院硅酸盐研究所的晶体生长母液结构合作研究,与上海电气的核材料合作研究,与上海航天的高温合金合作研究……实验室正在开展的广泛产学研合作项目,将有力促进区域经济和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发展,从而使我国真正从钢铁大国迈向钢铁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