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广州市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的“1 9”政策文件,宣布广州市在科技创新方面进一步发力。
在省委省政府规划的“1 1 7”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广州市被赋予“创新发展的龙头”定位,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当好龙头,广州有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广州不仅培育出亿航、巨杉软件、尚品宅配等一批互联网时代的“快公司”,在新技术革命涉及的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领域也布局多时,一批龙头企业研发实力居世界领先地位,即将进入爆发增长期。
在科教、产业、文化领域积淀深厚的广州,承担着向创新驱动转型和带动全省创新发展的重任。以“厚”发力,是广州科技创新的显著特征。
广东智能制造的驱动者
给珠三角制造业插上腾飞翅膀
在佛山南海里水胜利工业园志高空调工厂,来自广州数控的机器人颠覆了整条生产线。志高空调生产工艺部科长罗伟峰说,未来三四年,随着400多台定制化生产的机器人上线使用,工厂安装配套车间的四五千工人将会重新调整,估计会缩减近2000人。
志高空调生产线使用的搬运机器人,源自全国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广州数控。2014年,广州数控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1000台,居全国之首。“广数”机器人不仅走进了志高空调、美的集团等珠三角多个制造企业,还销往香港、深圳、广州、上海、江苏、浙江、重庆乃至越南等地。
2006年底,广州数控开始研发工业机器人。当时“广数”已经在数控系统和机床生产领域有很高的市场地位,机器人研发实则要冒不小的风险。公司最终选择机器人研发,是基于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判断:中国正告别人口红利时代,这一因素与工业自身发展规律共振,使工业发展必定加快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
机器人是工业4.0到来的指征之一,同时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重要工具。
一场看得见的“机器人风暴”正在席卷珠三角。由于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佛山许多龙头企业将目光转向了“机器换人”。东莞去年也全面启动“机器换人”计划。
广州正在成为“机器换人”的风暴眼。数据显示,广东机器人制造和智能装备总产值今年有望达到380亿元,其中广州有望达到200亿元左右。根据广州市的规划,到2020年,广州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产值将突破千亿元。
广州开发区是机器人制造和智能装备产业的聚集区。2014年,该区已集聚48家智能装备企业,其中机器人制造领域拥有广州数控、启帆、粤研等一批企业,形成了从机器人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整机到下游系统集成的完整链条,竞争力颇为强劲。
广州缘何成为广东乃至华南机器人制造和智能装备产业的“风暴眼”?这一方面得益于广州多年来在装备和机械领域的积累,广州数控原本就是国内数控机床的领导企业;另一方面,广州科研实力雄厚,相关领域基础研究延续多年,如生产“广研”牌机器人的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本身就是一家科研机构转型企业。
新一代电商的开路者
千年商都血液流进电商网络
2015年5月底,广交会所在地的琶洲A区拍出10个地块,价值近100亿元。真正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未来进驻企业的名称:腾讯创新产业基地项目、阿里巴巴华南营运中心、复星集团南方总部、国美电商、苏宁易购、小米手机、唯品会、UC、YY等。这些要跟广州一起“玩耍”企业代表着当下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思维潮流。
琶洲A区被定义为广州的“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产业总部示范区”,未来3-5年内将培育成千亿元级的产业集聚区,其集聚的科技将为千年商都注入新鲜的血液。
千年商都如何嫁接现代科技再次腾飞?最近广州一家电商引起广泛关注。2015年4月20日,“一呼百应”原材料阳光采购商城全面上线,主打中小企业供应链原材料采购。一呼百应相关负责人说,公司准备用5到10年的时间,成为与百度、阿里并驾齐驱,市值千亿的互联网企业,同时公司正在筹备在新三板挂牌。
中国电商发展的轨迹是:第一代,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B2B;第二代,以淘宝为代表的B2C。而电商的未来十年,或许将是以“一呼百应”为代表的B2B2.0。据统计,B2B交易额占中国电子商务总体交易额的八成,这也是B2B大热的原因。
一呼百应、阿里巴巴和慧聪最大的不同,是真正实现了原材料线上采购。让采购商把原材料采购环节搬到网上,有利于企业采购的阳光化,同时线上交易也有助于其建立更强的供应商库。一呼百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今年的目标是交易流水达到100亿元。
据了解,目前一呼百应注册用户已超过550万,其中三分之一的用户是珠三角的制造业企业。珠三角制造业的发达,给一呼百应这类B2B电商市场拓展提供了不小的便利。
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一贯拥有敏锐的市场嗅觉。“一口通商”时期的广州,早在明清就形成“万邦来朝”的贸易盛况;拥有58年历史的广交会一直是中国出口商贸风向标。商业血液接入电商科技,再加上珠三角发达的经济腹地,给广州振兴“千年商都”带来了新希望。
短评
厚重:
广州引领珠三角
创新驱动的底色
“轻和快”似乎已经成为新经济最时尚的逻辑。然而,“轻”和“快”是创新和转型固有的逻辑吗?恐怕并不尽然。比如在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领域,企业能舍弃工厂,让设备变“轻”吗?答案是否定的。
与“轻快”相比,广州更多的是“厚重”。尽管2014年广州有8家入选美国商业杂志《快公司》(中文版)“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强”企业,广州上榜企业数量仅次于北京,但“厚重”仍是广州的底色。
广州的“厚”,体现在广州的科研实力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实力。广州聚集了广东省2/3的普通高校、97%的国家重点学科和全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也落户在广州,广州是华南科技研发资源最集中的城市。广州的“厚”,更体现在历史文化和商业文化的积淀上,一座两千多年来兴盛不衰的港口城市、商业城市,广州在全球城市发展史上都是重要的一页。
广州的“重”,体现在广州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上。广州目前拥有六个过千亿的制造业集群,分别是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产品、重大装备、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是珠三角制造业集群的龙头,引领转型使命重大。
一个企业可以追求“轻快”,乃至一座城市可以追求“轻快”,但一个国家不能,一个代表国家参与未来产业竞争、一个影响辐射华南区域的功能城市也不能。“厚重”的转型虽然艰难,虽然漫长,却是必须勇于承担的责任。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工作方案》(2015-2017年)中明确,深圳市要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州市要发挥创新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连同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等7个地级市共同创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1 1 7”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格局,建成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
广州这个广东乃至国家创新发展的龙头不容易当。要继续加强基础研究,跟上并超过国际领先水平;要打破“产研两张皮”的怪圈,打造“政产学研金”合作的创新体系;要利用功能中心的优势,集聚更多创新人才和创新要素;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要实现产业输出、技术输出、人才输出,带动珠三角制造业向中国制造2025升级。
欲当“龙头”,必承其“重”。广州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事关全省全国,我们寄予厚望的同时又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