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在上海面积最大的开发区——临港地区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到2020年初步形成框架,政府将在平台建设、人才集聚等方面予以支持。
拥有雄厚制造业基础的上海,近年来在位于长江和东海交汇处的临港地区,布局了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包括航空发动机、核电设备等。为支持临港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相关方面出台了24条行动措施,包括组建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在民用航空发动机、机器人、新能源、海工装备等领域,牵头创建一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立智能制造大数据中心等。
在随后发布的10条配套政策中,有不少“干货”:比如,上海将设立规模为50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引导基金,发挥政府资金杠杆作用,采取市场化运作,推动境内外智能制造产业在临港集聚。
对在上海临港建设的智能制造领域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检测检验平台、工程技术中心等,政府将按平台投资额的10%-30%给予扶持,总额最高5000万元。
对在上海临港经过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具有知识产权的装备、系统和核心部件首次取得市场业绩,给予无偿资助或保费补贴。无偿资助比例不超过首台装备销售合同金额的30%,最高3000万元。
人才是发展智能制造的基础。上海临港地区管委会表示,对经相关部门认定的智能制造人才,可优先享受居住证加分、缩短居转户年限和直接落户政策,为其提供在临港就医、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
上海临港地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鸣波表示,发展智能制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临港地区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又靠近正在建设的上海自贸区。未来,将依托自贸区在保税研发和进出口便利方面的优势,加速国际智能制造中心的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