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改变了“有高原没有高峰”的现状,“苏州制造”在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中扮演的角色,必定就会更加重要、更加突出。
5月中旬,中国“蓝鲸1号”在南海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令全世界瞩目。因为,与页岩气的开采一样,这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意义非凡。
可喜的是,在这种彰显国家科技实力的重大工程项目上,作为制造业重镇的苏州没有缺席,由苏州企业研制生产的3000多台阀门,在可燃冰开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设备支持,值得广大苏州人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其实,“苏州制造”参与或助力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可燃冰仅仅是其中之一。在此之前,类似的新闻已有不少。譬如,去年,中国载人飞船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在“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中,打开太阳能帆板并调整角度的核心集成电路,就是由中国兵器214所苏州研发中心研发生产的。这些核心集成电路为保障宇航员生命安全、精确调控飞船太阳能帆板和空间实验室对接提供了技术支持。又如,前年,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顺利下线,飞机上的很多零部件是用苏州生产的高端数控机床制造出来的,各个零部件的精准度控制在毫厘之间。再如,前些年,苏州的企业还承接了我国所有神舟系列、天宫系列,以及风云卫星等重要部件的振动与冲击试验,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等等。
“苏州制造”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中,一方面说明“苏州制造”业的门类比较齐全、基础扎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苏州制造”企业的能力与实力,特别在细分行业中拥有一批“单打冠军”“行业小巨人”,诸如振动、净化、数控等等。它们的绝对体量虽然称不上庞大,但产品的先进性却令同行叹服。
那么,苏州能不能像深圳一样,每3-5年就会诞生一家国际性标杆型企业呢?这就需要苏州的广大企业切实回答好“创新四问”,在持续不断的创新实践的累积中,争取从量变到质变,在越来越好的创新生态环境中,找到发生化学变化的“药引子”。只要改变了“有高原没有高峰”的现状,“苏州制造”在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中扮演的角色,必定就会更加重要、更加突出。“苏州制造”,加油!
(原标题:期待“苏州制造”更牛气的国家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