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是长三角南翼著名的制造业基地。作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被国家赋予探路先行、探索创新的重大使命。
市经信委主任陈炳荣告诉记者,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也是宁波发展智能经济、振兴实体经济,打造"名城名都"、实现"两个高水平"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宁波抢抓重大机遇,主动培育新结构,强化新动能,把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作为"加码"智能制造,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制造业大市走向制造业强市。
" 中国制造2025"风起云涌,被誉为工业之母、国之重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了宁波创新发展的主阵地。
主要设备自动化控制率达到100%,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率达到100%,产品优良率达到100%,工作效率提高20%,能源利用率提高5%,在被称为智能工厂的镇海炼化,其智能化管理体系带来的智造图景,让人震撼。
走进宁波圣龙股份的30万级净化车间内,外界的一切被隔绝开来,没有机械的轰鸣声与刺鼻的机油味,两条变速箱油泵装配流水线正在有条不紊地作业当中,基础的零部件通过机械设备实现自动装配,装配完成系统会自动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个装配环节……
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引领下,宁波高端装备制造业加速崛起。今年前5个月,我市装备制造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835.9亿元、工业增加值607.2亿元、利税336.5亿元,分别增长18.1%、15.5%、33.8%,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44.8%、46.8%、41.7%。其中,547家智能制造装备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8.3亿元,同比增长16.2%;出****货值63.1亿元,同比增长19.9%。
顺应全球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制造、绿色升级的变革趋势,宁波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成套、趋智的发展趋势愈加明显。
加速集群制造"车头"的链式带动
实现惊人一跃的汽车制造业,给宁波高端装备制造业带来了灿烂阳光。
" 几年前,提到宁波的汽车制造,大多数人想到的还是零部件。而今天,宁波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了。"市经信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叶春华说。
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市规上汽车制造企业已达537家,产值规模占全市比重13.4%。
最近五年,宁波汽车制造业突飞猛进,吉利汽车和上海大众宁波分公司形成了整车制造的耀眼"双子星"。整车生产的虹吸效应,让法国佛吉亚、美国江森等100多家汽车零部件名企纷至沓来,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
通过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资金链等上下延伸,宁波目前已构筑起庞大的汽车产业集群。以上海大众宁波分公司为例,可为宁波3000多家、全省7000多家汽配企业提供就近配套,带动区域零部件产值逾700亿元,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更是不可估量。
除此之外,宁波装备制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同样出色。目前A股中,明确是特斯拉供应商或与其存在合作关系的上市公司约有10家,其中宁波企业达到了5家,占据"半壁江山"。东睦股份是宁波"牵手"特斯拉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拳头产品是逆变器齿轮箱壳体等。均胜电子不仅获得了特斯拉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传感器及其相关零件的采购订单,还分别在汽车安全系统和无人交互业务方面成为特斯拉的供应商。
汽车是宁波高端制造业集群崛起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高端制造生机勃发:目前全市已培育海天精工等年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20家,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5家,年产值超50亿元企业1家;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和宁波德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成功入选了工信部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宁波均胜普瑞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入选了省"隐形冠军"示范及培育名单。
执着创新一次涅盘一片蓝海
工业4.0时代的量体裁衣,需要"两只手",一只是最新的信息测量技术,而另一只便是智能制造装备与工艺。
在慈星公司的智能化车间里,一台台一次成型成衣设备引人注目。它能够实现"一根线进去,一件衣服出来"的全自动化制造。记者看到,该设备上方是一个个纱筒,纱筒中的纱线不断被牵扯到下方的织槽中,织机上下翻飞,不到半小时,一件款式新颖的女式线衫便新鲜出炉了。
" 只要原料能制成丝状,无论什么材质,它都能织。而衣服的样式、图案、大小全部由一旁的计算机控制,设计师的创意、顾客的订制需求通过编程人员的转化,一个小时就能穿在身上。"现场的工作人员说。
据介绍,这种一次成型设备织就的服装没有明显的缝合部位,更不会出现脱线、起球等问题。目前,世界上只有日本的一家企业也有能力制造这样的设备,但还未投放市场。
凭借这套设备,慈星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发售此类产品的企业,该设备每台售价在40万元左右。想象一下,当一个工厂拥有几十台、上百台这样的高速智能成衣设备时,"每一件衣服都独一无二"的工业化时代就将成为现实。
在宁波,像这样最直观反映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水准的装备制造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屡见不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评定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7批,认定首台(套)产品124个,其中国内首台(套)17个,省内首台(套)107个,涉及超大型智能化塑料成型装备、机器人型材切割生产线等智能成套装备及大功率高效永磁伺服电机等智能部件。每一款"首台(套)"的背后,都是一次惊险飞跃、一次涅盘重生,也预示着一片诱人蓝海。
智能崛起制造业的"华丽转身"
智能化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诗和远方"。
在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黑灯车间"内,只有搬运机器人在自由穿梭,没有工人。这里一般不开灯,但每条生产线每分钟能生产500节碱性电池;工人无需上料,外形"憨厚"但异常灵敏的AGV机器人(自动导引运输车)会载着各种物料前往各个生产模块……
电池数字化生产车间,是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掌握核心技术的全球最先进的电池柔性生产模式,可根据订单需要转换生产LR6电池或LR03电池。整个车间采用全息影像实时在线监测、MIS中央信息管理系统、AGV物流运输技术、智能机械手和传感系统应用等多项国际领先的技术,实现人、机、物的互联互通,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产品合格率达99.99%。
与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相隔不远的均胜电子,通过多次跨国并购,将欧洲前四的机器人技术收入囊中,并成功跻身全球工业机器人细分市场第一方队,其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集成业务销售收入跑出了"加速度"。
" 汽车功能件数字化车间要打造成为工业4.0的样板车间,放大智能制造效应,助力整个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均胜工业机器人公司副总经理黄浩勇说。
在上海大众宁波分公司10余万平方米的车身车间,530台机器人飞速作业,火花四溅;总装车间内,82台无人物料运输车,在磁性导轨引导下,穿梭在14条设定线路上,自动将各种零部件准确送至不同工位。"工厂和德国汽车厂同步,整个厂区就是一条柔性生产线,接近工业4.0的概念"。
近年来,宁波政策利箭频出,相继明确装备制造重点发展方向、领域,开展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试点,启动实施"机器换人",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提升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每年投入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资金达2亿元---一批高端制造企业在政策引导下实现了凤凰涅盘。
风劲帆满海天阔。站在"互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风口,高端装备制造业重镇宁波沉稳发力,未来可期。
风向标
主攻智能制造"三年大改造"行动计划加速企业升级
" 技术改造是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唯一的路径。"在近日召开的全市推进工业有效投资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现场会上,市经信委主任陈炳荣透露,《关于加快促进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即将出台。
根据计划,我市将从三方面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一是"三年大改造"行动计划全覆盖。从今年开始,我市将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实施"三年大改造"行动计划,全市各地每年要组织至少三分之一规上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市、县两级按相关政策给予扶持,争取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实现全市规上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全覆盖。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机器换人"、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试点、技术装备升级、企业全供应链全生产流程优化、新技术新装备研制生产与应用、产品升级换代、工业强基、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等各种内容的投资改造。
二是智能制造诊断全覆盖。在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中,鼓励企业瞄准智能制造这个"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突出智能化改造的引领作用。强化政府引导和服务,通过政府搭建技术服务信息平台,组织专家团队机构服务,将广大企业领进智能制造大门,实现制造业整体智能升级。针对企业在智能化改造中面临的现实生产条件和技术、人才瓶颈,市县两级分层次为规上企业开展技术与产业对接服务。今年开始三年内拟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专项资金中每年专门安排3000万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和智能制造领域的相关专家团队,免费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入户诊断服务,为企业设计个性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先在选择乡镇(街道)和块状产业集群开展诊断服务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全面展开,市级协调负责10亿元以上规上企业的诊断服务,区县(市)及乡镇协调负责其他面上企业诊断服务工作,通过示范试点,分级推进、分年实施、三级联动,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有条件改造企业诊断服务全覆盖。各地要制定整体工作方案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实施智能改造的诊断和方案设计服务,引导帮助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
三是实施"十百千"工程。在前几年宁波实施"机器换人"、开展行业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试点并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和集成商,并加大步伐扩大改造试点和推广应用的范围,实现面上突破。要以双鹿电池、均胜电子、奥克斯等企业的试点为榜样,深化"互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探索实践,建设一批更高水平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到2020年,培育10家全国先进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0家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和集成商,1000家向工业3.0、4.0迈进的智能制造企业。
政策解读
智能装备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智能装备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对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宁波制造"向"宁波智造"转变具有重要作用。
按照《宁波市智能装备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宁波将力争在2020年成为全省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智能装备生产及服务产业基地和国家重要的基于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应用的示范区,跻身我国智能装备产业第一方阵。
力争到2020年,宁波智能装备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形成年产8万台成套装备、机器人整机的产能规模;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零部件技术、基础关键智能技术、成套系统集成技术30项,新增设计智能装备研发的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0家、升级企业研究院10家;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成套整机制造(集成)企业;引进培育一批研发、检测、信息、设计等智能装备产业服务平台;全市9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或应用机器人、数控机床,打造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智能装备及相关领域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人数不断增加、省级"千人计划"专家达100人,建设10家左右智能装备相关领域院士工作站,培养1000名以上装备制造类工程硕士。
发展重点:
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专用智能化成套设备、智能测控部件与系统、关键基础部件、3D打印装备。
空间布局:
按照层次分明、功能互补、错位发展、集聚集约的产业空间布局原则,以产业平台为依托,重点推进优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形成智能装备的6大产业基地(机器人产业基地、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基地、智能化成套设备产业基地、智能测控部件与系统产业基地、关键基础部件产业基地、航天领域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布局。
重要任务:
提高智能装备创新能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智能装备重点行业应用、完善服务体系。
重大工程:
智能装备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智能制造成套装备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工程、智能制造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工程。
保障措施:
加大行业支持力度,创新财政支持机制、扶持首台(套)产品、支持保险机构为我市自主研发制造的首(台)套智能装备设立专业险种;强化人才支持,充分发挥人才和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鼓励引进高端专业人才和团队、大力发挥博士后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建立产业人才培育体系;加强金融支持,鼓励金融创新、发展融资租赁业务、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支持对外合作、提升产业知名度、用好国家税收政策。
记者调查
" 智能制造"短板亟待补齐
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我市智能制造工程推进如火如荼,但仍存在三大短板,分别为企业家意识需要转变,供需信息不对称以及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水平不高。
" 有别于以往以硬件投资为主的技术改造,智能制造是新生事物,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更多的是软性投入。部分企业家认为大量软性投资的智能化改造最终带来的成效难以把控。"业内专家认为,智能制造是大势所趋,我市企业家应提高认识,积极投身智能制造工程的推进。
此外,由于不同行业领域、不同产品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对实施"机器换人"的技术与装备需求各不相同,许多急需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的企业不具备自身研制自动化(智能化)装备的技术和人才,又找不到适合本企业的装备及技术。而许多装备制造(集成)企业、技术服务机构又苦于无法开拓市场。我市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供需信息仍不对称。
" 目前全市已初步培育了两批共22家市级智能制造工业工程服务公司。"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面向企业智能制造发展需求,着力发展一批有行业及专业特色、具备整体设计能力和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系统服务集成商,确保今年每个区县(市)至少培育1家工程服务公司。
" 相对于机器人'四大家族',我市或国内自主研发生产的大部分装备(机器人)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其智能化程度、可靠性、稳定性仍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应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的多样需求。"该负责人说,下一步,我市将鼓励企业围绕流程型智能制造、离散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和远程智能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五种模式,着力打造细分行业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标杆,努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智造技术的智能制造模式。
(原标题:承接国家战略推进试点示范 "智能制造"领宁波走向制造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