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一大批地区级、企业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自2011年启动建设以来,“技能大师工作室”渐渐成了一个响亮的品牌。
在建设技能强国的道路上,这些工作室发挥了什么作用?大师们对工作室的发展和技能人才成长环境还有哪些期待?日前,数控专业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交流活动在湖北襄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名技能大师一边聆听讲座、现场观摩,一边相互交流、畅叙心声。
创新“火车头” 人才“加油站”
一台台机床发出低沉的轰鸣声,一块块金属被加工成崭新的零部件。在湖北江山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老河口基地车间,周德民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成员熟练操作着设备,前来参观的技能大师们频频点头。
近年来,技能大师工作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目的,是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面向企业、行业职工及相关人员开展培训、研修、攻关、交流等活动,将技术技能革新成果和绝技绝活加以推广。”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李京梅介绍,几年探索下来,这一项目取得的成果让人欣慰。
“技能大师工作室就是集团技术攻关的‘冲锋队’,遇到技术难题,首先就会想到他们。”江山重工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胡军毫不掩饰自己的称赞。一次,某批产品在调适过程中,部分扫雷犁液压油缸因装配焊接时受到电击伤损坏而产生了内漏。周德民技能大师工作室火速开展技术攻关,找出造成电击伤的4个因素,并编制出作业指导书,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还加快了生产进度。
“过去高技能领军人才是单兵作战,现在有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就更能集中智慧、发挥团队力量,既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又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北京卫星制造厂加工中心高级技师王连友颇有心得。王连友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推出“N+1+M”人才培养机制,工作室下设技能专家组和工艺技术室,学员能在不同成长阶段跟随不同名师学习,熟练掌握多系统数控加工技能和计算机编程技术,实现了“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的良性循环。
工匠精神的传承是技能大师工作室肩负的使命。来自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的邓元山在公司是出了名的“严师”。有一次徒弟倪慧文因为同一个错误犯了两次,被批评得流下“男儿泪”。“航机生产责任重大,如果做错几乎没有回头路,交付节点、产品质量都是不可逾越的红线!”邓元山语重心长地说。
在技术创新和新技推广上,技能大师工作室往往走在前头。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数控加工中心高级技师梁兵带领工作室成员大胆创新,相继提出并实施创新成果35项,获得国家****3项。其中,采用高速加工技术解决异形复杂薄壁腔体类零件加工变形的方法,每年为公司节约资金100余万元。
让大师工作室辐射带动更多人群
“你们工作室在资金使用上有困难吗?”“成员们怎样处理日常生产和工作室业务之间的关系?”由于建设时间不长,技能大师工作室仍算是“新兴事物”,对于今后的发展,一些工作室带头人心中也有疑惑。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工作室要更好发展下去,必须得到所在企业、学校等的大力支持。”梁兵的话得到了众多技能大师的认同。在公司,梁兵技能大师工作室场所固定、设施齐全,公司为工作室专门配备了8台立式加工中心、数控铣床、数控车床用于实操培训,兵器集团每年还投入15万元用于工作室开展创新攻关、职工培训等。
除了硬件上的投入,大师们更希望有良好的软环境,让他们能潜心钻研技术、更好带徒传技。“比如,工作室成员在技能方面都可独当一面,但管理往往是其弱项,上级部门是否可以协助管理,让技能大师专心从事他们擅长的工作。”天津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实训中心主任李建国提出。
“工作室本身也要尽可能发挥好自己的作用,让企业、学校等看到它们的价值。”这是技能大师们的共识。目前,企业的工作室大多立足于生产实践,院校的工作室则更侧重教学,对一些带头人来说,如何互相借鉴,更好培养人才是一个新课题。李京梅建议,大师工作室可以发挥校企合作的桥梁作用,把企业与学校的需求更好对接起来。
扩大工作室的辐射面,让大师的技艺技能惠及更多人群也是大家共同的目标。邓元山介绍,他的工作室开展了“隐性知识显性化”活动,倡议专家技师将自己的一项绝技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并用技师名字为操作方法命名,让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绝招绝技成了广大员工的拿手技能。
交流活动特意安排专家授课,向工作室带头人介绍数控领域的前沿讯息。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吉红的讲座,在技能大师中引发了强烈共鸣。“智能制造是大趋势,工作室要顺应潮流,不断尝试,迎接新技术、新产品的挑战,最终与世界先进的技术接轨。”全国劳动模范、中车唐山公司高级技师张雪松告诉记者,今年,他的团队正着手研究铝合金车体“智能制造”新模式,寻求用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来替代过去需人工操作且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厚植工匠成长的沃土
从学徒、初级工一步步成长起来,走到今天的位置,这些技能大师对技能人才的发展环境感慨颇多。
“以前我们学校数控专业能招20多个班,现在只能招到二三个班。虽然我们培养了很多技能比赛获奖选手,也有很多学生成长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但人才流失现象依然严重。”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教师禹诚道出了自己的担忧。前段时间,听说自己曾经的得意门生辞职去做起了生意,禹诚不无惋惜:“如果不提高一线技能人才的待遇,让年轻人有安居乐业的条件,很难让他们踏踏实实地投身制造业。”
“要拓宽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打破‘天花板’,让年轻人看到干这行的前景。”来自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郑贵友建议,打通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之间的发展通道,让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能够参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
近年来,国家出台各项激励优惠政策、举办各类技能比赛、加大舆论宣传等,让技能大师们欣喜于社会观念的转变。“虽然‘工匠精神’已成热词,但要真正让全社会尊重技能人才、以当技术工人为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平高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张全民感慨,“我们对工匠精神和技能素养的宣传也要从娃娃抓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多位技能大师表示,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事业,需要遵循科学规律、倾注足够的耐心,不宜追求过快的速度,甚至揠苗助长。“过去从一名高级工成长为高级技师,十几年的时间都难评上,现在技师、高级技师评得越来越多,‘含金量’却在下降。”张全民建议,把好评定关,让真正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
活动结束,技能大师们又回到了繁忙的工作岗位上,但他们之间的交流仍在继续。近期,从阿联酋阿布扎比传来喜讯,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荣登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中国上海获得2021年第46届世赛举办权。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些都让技能大师们振奋不已:“技能人才越来越有盼头,相信我们一线技能工人能在岗位上创造越来越多的奇迹!”
(原标题: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呼吁提高一线技能人才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