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今年长寿区两会,创新驱动成为会场内外热议的焦点。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代表委员满怀憧憬与自信。
访谈嘉宾
胡明源:区人大代表,重庆云天化瀚恩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
周彦梅:区人大代表,重庆金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
李春华:区政协委员,扬子江乙酰化工有限公司DCS工程师主管
陶 颖:区政协委员,区旅游局副局长
紧跟前沿科技 提升创新能力
“近年来,长寿区非常重视创新工作,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明显加速,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转型中的作用更加凸显。”胡明源如是说。
“搞创新要瞄准前端领域,瞄准国家战略,紧跟现代科技前沿。”胡明源介绍,公司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光学级PVA偏光膜的产业化,这是一个自主研发并孵化的新材料项目,借助长寿经开区的产业链优势和地方政府对创新工作的政策支持,尽快实现成果转化。同时,加大对研发创新人才的激励力度,把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相结合,让创新人才实实在在地感受带来的实惠。
胡明源认为,处于创新成长期的长寿区,要加快发展芯片封装、手机智能终端等产业,提升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加快培育智能装备产业链,引进智能机器人制造、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等项目发展。同时,以智能化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强数控系统在化工、钢铁冶金、装备制造等行业的运用,培育和发展一批生产线自动化集成企业,提升科技含金量。
厚植创新土壤 壮大创新主体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区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周彦梅在谈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时如是说。
周彦梅认为,创新驱动不仅仅是科技创新,需要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全方位入手,着力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倡导创新文化以及建设高端创新人才队伍,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落实。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科技人才是企业的生命力。”周彦梅认为,要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技术,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通过申请技术****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加快经开区科技创新园等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发展新优势。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引进、评价、激励、保障机制和政策,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对接全市“鸿雁计划”“巴渝工匠2020计划”,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培养一批“长寿工匠”;依托重庆化工职院、医药学校,重钢、川维等国企,利用市级继续教育基地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促进人才交流、合作、培养。
优化创新生态 增强发展动力
“只有创新,发展才有持续动力。”李春华认为,我区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必须紧紧依靠创新驱动来实现。
李春华建议,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企业要果断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生产工艺和装置。要强化产学研合作,尤其是人工智能、自动化、新能源、互联网+等方面,融入国家战略,实现新的突破,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政府方面,加快创新科技园、中科未来城等创新平台建设,对我区实际的产品和企业提供创新服务和指引,为园区企业提供全要素、低成本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同时,加大对科技企业和人才的奖励,增强认可度和归属感,既要加强创新的“硬件”建设,也要加强创新的“软件”建设,让长寿成为创新驱动的集聚地。
释放创新活力 强大发展引擎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陶颖认为,提升我区科技创新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应该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提升服务质量,强化科技责任。研究制定创新激励政策,积极打造国家级创新创业生态区;增强基层科技服务能力,培育一大批懂业务、善管理、热心科技的基层科技工作者;探索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管理制度,为辖区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开通“绿色通道”。
加大科研投入,增强科研力量。完善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工作机制,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绩。建立长寿科技智库,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设创新型人才培育平台。成立长寿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加快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保护运用体系,建设好、管理好科技创新园、中科未来城等创新平台。
重视科普工作,浓厚创新氛围。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扎实开展好大中小学生科普活动,使科技创新理念普及到企业、社区、学校等社会各个领域;加快规划建设长寿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基础场地设施,举办长寿区“三创”评选(即“十大创新科技人才”、“十大创新科普人物”、“十大创新科技企业”),浓厚重视科技人才、参与科技创新的氛围。
(原标题: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